食品安全是袁家村的“性命”
6月7日,艳阳高照,本报记者慕名来到袁家村。村主任郭俊武概括说:“食品安全是袁家村的‘性命’”。尽管记者在食品安全战线多年,但头一次听到村一级干部用这样的词形容食品安全和村庄发展的关系。
接下来的一天半里,记者认认真真走了三遍袁家村,采访了老支书、村主任、副主任、原住村民、“新村民”,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等近20多人,通过他们关于食品安全的亲身经历、亲口讲述,深刻认识到一个食品安全本土治理的独特样本,一个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共同自治的典型范例。
袁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坐落于九嵕山唐昭陵下,由袁、郭、王三大姓氏为主的八种姓氏组成,共62户,286人。2014年,与东周、西周村合并,共454户,2058人。
跨入袁家村的门楼,乡村风光扑面而来,径直迈入了关中“传统生活民俗圈”中:街面上,有童济功(茶)、五丰堂(面)、德瑞恒(油)、五味斋(醋)、天一阁(辣子)、卢记豆腐等富有传统特色的老作坊;有烙面、锅盔、凉粉、石子馍、凉皮、麻花、馓子、粉汤羊血、蓼花糖、砖茶、臊子面、馍豆豆、酸奶、蝎子酒、摊餭等关中传统小吃,“一家一品”,每家不重样儿;街巷流觞曲水,磨盘、上马石、影壁、门墩、柱础、墀头等处处可见。逛逛“小吃街”、“回民街”、“酒吧街”、“祠堂街”,走累了,茶楼落脚,农家乐驻足,客栈入宿。夜幕降临,听听弦板老腔,流连酒吧音乐,一边是传统,一边是现代……恍然间若置身历史老画片儿。
一圈走下来,我们发现袁家村,其实是一座“城”。一组明清时期汉中民居建筑群形成的“村中城市”;一座展示传统技艺,充满了关中民俗生活气息的“文化城市”;一座洋溢着关中百姓餐桌上老味道的“美食城市”。饮食民俗,是这座城最亮丽的风景。
这个有800多年历史的村子,经过最近50年的变革及最重要的三个发展时期,在匠心独具的古建筑中,由三种经营业态汇合的陕西各地特色小吃、关中平原的饮食文化,别有生趣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