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成为彼此股东”的参与给大家带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愉悦感,袁家村打造成为“滚雪球”式发展的“农民创业平台”。这些树立的牌匾是“最美的商业伦理”,宣誓着他们是袁家村事业的创造者、参与者、分享者、追随者。
在袁家村,每一个村民、每一个经营户都有一个关于食品安全的理念和故事。
袁家村第一户农家乐经营者,村民惠文霞,当初非常心疼失去月薪400元的水泥厂的工作。村里一再开导鼓励她开农家乐,每年5万的开支由村上支付一半。结果当年就收回所有成本,实现盈利。目前年纯收入50多万元。十多年来,已经累计投入200多万进行改造,其中近三分之一用于餐厨安全卫生条件的保障。
“豆腐脑,尽管老百姓都爱吃,但只能算个路边摊食品、地摊食品,从来没有想过食品安全这几个字。以前,豆子小市场买,来到袁家村,豆子、辣子、油、盐等原料统一供应,我根本不用操心;顾客用完的碗,也不是随便冲冲就又用了,现在各个餐具都要消毒。作了几十年豆腐脑营生,第一次办了健康证,每天头一件事是检查村里配的灭蝇灯、消毒柜是不是正常使唤。你肯定不相信,3元一碗的豆腐脑,我一年毛收入86万。因为袁家村豆腐脑,大家吃得放心。”“新村民”,66岁的曹培峰,是袁家村豆腐脑的经营者,如今,他和两个儿子都融入到袁家村小吃平台的生意里。
“地方有句俗话:‘宁吃干净婆娘的邋遢,不吃邋遢婆娘的干净’。小吃街是袁家村最旺的一条街。这些小吃,纯手工制作,没有统一的标准,确保安全、卫生、味道纯正,靠的就是做活人重道德、守规矩,决不弄虚作假。”老支书郭裕禄说。郭裕禄是袁家村第36任村支书,正是在他任上,带领袁家村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小康村。他退而不休,经常自发开展“飞行检查”,对经营户“明访”、“暗访”,督促维护食品卫生安全。还发动老伴专门“盯着”检查景区的公共卫生间。
“袁家村已经不是本地人、陕西人的村子。每天,都会有外国人、其他省市的游客,从袁家村的早晨醒来。他们会在街上溜达,去品尝美食,喝可口的饮料。袁家村已经让‘世界’在这里聚集。食品安全就是袁家村乡村旅游的生命线。打造‘百年袁家村’,必须保住生命线。要用最好的原料做最好的食品、最好的饭菜。守住‘诚信、放心、安全的袁家村’口碑,保住‘原真性、特色化和品质性’的袁家村食品。”郭占武说。
“我们教育村民要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不能只赚一年钱,要赚十年钱,要让子孙万代都赚钱,必须确保食品安全。”郭俊武说。
“在袁家村,食品安全很好管。比如小吃街,刚开始的前几年,店面村里统一建设、设施统一配置、原料统一采购,并且请经营者来,不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赚钱都归个人,村里分文不要。如果亏损了,村里反倒还给工资补贴。唯一的要求,就是做好食品安全,确保真材实料,做出食品的真正味道。”袁社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