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食品安全法,我都认真学习掌握。可以说,食品安全法讲的内容,与我心里想的都一样,我们就是按照这样做的。”小吃街的明星店铺“粉汤羊血”经营者董芳梅,也是“新村民”,一年300万的毛收入让她乐得合不上嘴。“我的店铺是小吃街上生意最好的,郭占武书记经常亲自检查,每次都会问我,‘今天你自己喝了几碗’,意思是做食品就要先做给自己吃,别人才吃得放心”。
“‘面粉是小麦磨的,好面粉是好小麦磨的’。我用的面,都是麦子直接磨出来的;我的馍,是最原始的酵面发的,面油保证货真价实,绝不会滥添加东西。我们一家人吃啥馍,就卖给游客啥馍,保证没有二样。我的馍,两元一个,一年能收入40多万,就是因为吃得放心,所以都是回头客。”袁家村油饦饦经营户,“新村民”袁运建,来自北部山区。原本连娃上学都困难,现在买了房有了车。“我们做面食的,最关注是手勤清洗、勤保持,和面时要带口罩。”他严守着食品安全的规矩。
“袁家村有很多可体验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放心文化。游客就是家人,来了就要吃得放心。我们严格遵守食宿分开,全透明化厨房。主要的食品原料由村里统一供应,烹饪中(生、熟、杂)三把刀严格区分,厨具每天消毒,半成品坚决处理掉,不重复上桌。”66号农家乐“王家大院”经营者刘桥说。她的大院最高接待过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她认为这代表最高的“服务荣誉名声”。
“集体富裕是袁家村的信条,不管是农家乐还是小吃街,我们从来没有竞争,而是互相推荐,共同服务。今年初,村上组织我们去国外学习考察,通过比较,知道我们在环境卫生、服务态度、菜品质量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那我就从自身做起,努力赶超改变。” 刘桥的“主人翁”劲头在袁家村的每一位村民、每一个经营户身上都可强烈感受。
袁家村豆腐坊远近闻名。坊主卢志强,祖辈经营“浆水点豆腐”,传至他是第三代。听说记者采访食品安全,卢志强张口就说:“虽然是传统做法加工豆腐,豆腐坊的卫生安全非常有保障,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经常来检查督促,每周村里都专门开会讲食品安全。”
卢志强,袁家村的“新村民”,是郭占武书记亲自把他请来的。袁家村把“几代人做一个产品,老工艺传承老味道”视为“最高门槛”。“我刚来到袁家村一看,村里已经建好现成的作坊,有消毒设备、冷藏设备、连工服、口罩、手套都准备好了,一应俱全,原料豆子统一供应。刚开始,村里给我开工资,全部收入也归自己。”
收入从每天三四百增加到每天三四万,豆腐坊的生意异常火爆,游客每天排长队,西安等地的消费者慕名购买。“豆腐坊成立两年后,就按照村里的方案,组建了豆腐农民合作社,我占20%的股份,其余80%分给大伙入股,前前后后90多个村民和经营户参与进来。资金聚拢后,豆腐坊进一步扩充前店后厂,发展得更大、带动了更多人致富。目前,每年的净利润100多万。”卢志强很庆幸能把作坊做成“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