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社会万象
投稿

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到大理开展活动

2023-07-19 10:55:22 来源:新华卫视 作者: 责任编辑:孙鹏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本网讯(赵永忠 毕蓉)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开展“绿美云南”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的精神,响应云南省社科联号召,2023年7月,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发展促进会成立“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社科普及志愿者服务队”走进大理,对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访考察过的洱源之滨-大理古生村和洱源之源-洱源茈碧湖沿岸自然村进行调研学习活动,重温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讲话精神,深刻理解“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科学思想。

       7月14日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社科普队二十二人踏着总书记的足迹,首先来到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考察洱海生态廊道和生态保护湿地,并走访了白族村民李德昌家的“乡愁小院“,在“乡愁小院”,大家围坐在李德昌周围,听他讲述当年总书记到访时的生动场景:”习总书记来到我们家,与我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问生计、话发展,总书记对我们说,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临行时,总书记还不忘嘱咐我们,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随后,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第一任会长何宣向李德昌赠送了由他主编、促进会主要成员编写并公开发行的云南社科普及丛书《生态云南》。何宣说:“我们促进会这个团队都是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工作者,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把云南生态文明的知识编进了这本书,我们此次来大理考察,就是为了重温总书记的教导,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承诺,现在我们把这本书赠给村子里边的父老乡亲,就是希望大家了解云南的生态环境保护,为更好地贯彻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更好的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一点作用。”

会长何宣向李德昌赠书  

       作为生态文明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宇明教授表示:保护好洱海首先要保护好入湖的水质,其次要保护好洱海鱼类的种质资源。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从事自然保护科技工作者和生活生产在洱海之滨的村民的历史使命,也是大家的责任所在。

       7月15日,云南省生态文明志愿服务队来到了洱海之源——洱源县茈碧湖梨园村,与聚集在那里的洱源县茈碧湖镇的老干红心合唱团和梨园村、海口村、大庄村的七十多位干部群众共同开展活动。 

       促进会首先举行了云南社科普及丛书《生态云南》暨《生态年鉴》(2022年)首发式,宣讲以云南城乡绿美为主题的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科普知识,并向当地白族群众、团体赠送书籍,同时欢迎他们加入到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中来,并向他们授志愿服务队旗,这也标志着云南省生态文明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延伸到了州县。
       洱源县茈碧湖镇的老干红心合唱团表演了《守护苍洱》、《洱源等你来》等当地创作的、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歌曲。生态文明服务队队员在茈碧湖沿岸开展“三清洁”劳动,从点滴做起,为保护洱海之源做贡献。

       白族群众姚淑云表示:参加生态文明建设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今后一定要让这里的水更清,山更美。当地白族小学生陈国琪表示:我虽然是一名小学生,但我也要加入生态文明志愿服务队,为家乡的生态文明发展做贡献。原洱源县苍山保护局干部、现洱源县茈碧湖镇老干红心合唱团团长李子光说:我很荣幸加入志愿服务队,我们本身居住在洱海的源头,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活动结束后,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冯瑞萍表示:我们志愿者服务队这次来到了大理古生村和洱海之源的洱源,在茈碧湖畔,我们动员了21个自然村的村民加入到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中来,在这里我们希望大家用实际行动实实在在地响应社科联的号召,为云南省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做出积极的贡献。

       7月16日,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还走进下关沱茶厂、宾川朱苦拉咖啡两个生物企业开展活动并向他们赠送书籍。
       万里路遥,不忘初心!青山为证,不负嘱托!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发展促进会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总遵循、总指引,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科学思想,努力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文稿:杨华、李雪梅、李子光、王志鹏
文章来源:新华卫视 责任编辑:孙鹏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华卫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新华卫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10-59447868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公布 | 联系我们
本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