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关注民生
投稿

治水兴水 水润宝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邵阳市水利事业发展纪实

2020-04-17 16:12:03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张成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新华卫视讯(编辑 张成云 )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我市共有各类水利设施近30万处,总蓄水量19.7亿立方米,有5公里以上河流633条、各类水库1176座。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水利部门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为全市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水利文明单位、湖南省防汛抗灾先进集体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图为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伍先明(右二)督导水利项目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思路先行,破解水利事业发展瓶颈。1995年,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切实补齐此前连续五年的水旱灾害中暴露的突出短板,组织“芙蓉杯”水利建设竞赛,聚全市之心,举全市之力,打好水利建设与交通、能源三大总体战。1998年洪灾以后,我市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2014年,我市启动水利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年,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邵阳“旱涝保收和冲不垮的水利体系”的总体思路。在不断完善的治水思路引领下,我市水利建设不断开创新辉煌。

我市始终坚持真抓实干,水利基础建设快速发展。2000年以来,全市完成水利基础建设投资超150亿元。2017年,全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暨巩固提升工程。截至2019年8月,全市共筹措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资金20.91亿元,开工建设1599处人安饮水工程,受益人口180多万人,贫困人口基本全部实现安全饮水。2015年,洞口县团结坝水闸除险加固工程被评为2013~2014年度“全国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2015年,新宁县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2016年,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2018年,洞口县鸟竹园水闸除险加固工程被评为2015~2016年度“全国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洞口县双龙桥电站小水电扶贫项目建设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犬木塘水库计划在2020年开工建设。

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防汛抗灾能力明显提升。资料记载,1980年至2019年间,我市洪灾20年,洪旱交替13年。历经2000年发生的特大秋汛、2001年绥宁的“6·19”特大山体滑坡、2005年新邵的“5·31”特大泥石流、2017年市区20年一遇的洪灾,我市不断加强城镇防洪堤坝建设、增强治水能力,持续完善防洪抗灾体系,不断补齐防汛薄弱短板,筑牢了防洪抗灾的铜墙铁壁。2015年6月18日,绥宁县成功抗击500年一遇特大洪灾,实现了“零伤亡”目标,国家防总、省防指向全国、全省专题推介绥宁县完善山洪防御经验。2016年,我市出台《防汛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在制度保障上,201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防汛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实现了防汛备汛责任追究全覆盖;2017年,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关于进一步严明防汛救灾工作纪律的通知》,保障了防汛救灾期间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我市始终坚持创新机制,水利管理改革深入推进。2002年冬,我市按照“政府不背包袱、群众不增负担”的原则,从明晰产权入手,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对全市所有库塘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成功经验,得到国家水利部的肯定和推介。2017年,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大力开展“僵尸船”专项整治、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河库“清四乱”整治、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等行动,治理了水生态“小气候”,优化了水生态“大环境”。我市推行的“一河一警长”河道治理新举措,获省河长办在全省推介。我市开展的河长制“电视问政”,在全省首开先河。我市第一部河流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邵阳市邵水河保护条例》,将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水利建设的丰硕成果带来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带来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气象,一股“上善若水、文明花开”的芬芳正在沁人心田,一幅“江河安澜、人水和谐”的画卷正在宝庆大地铺展开来。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张成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华卫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新华卫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10-59447868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公布 | 联系我们
新华卫视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