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投稿

2县通高铁!爱上这座城,只需一趟车!

2024-03-20 18:48:24 来源:新华卫视 作者: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杭昌高铁黄昌段

途经安徽省黄山市

并为黟县祁门县

带来两座全新的高铁站

如今的黄山市

高铁纵横 交通便捷

今天就随着小编

一起看看这些地方

有哪些值得打卡的美景

还有必须品尝的美食

黄山区

a7f43ad2a23a724cb1e62a8a2a7ad070.jpg


黄山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天下第一奇山。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现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aef7d01da61287a050bebd0fbc89d6cc.jpg

太平湖



太平湖位于黄山黄金旅游线上,黄山旅游区的重点风景区之一,总面积312.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88.6平方公里,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的地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省文明旅游景区等称号。湖光山色得天独厚,湖水清澈碧透,青山起伏连绵,水风姿绰约,岛屿散落如珠,被誉为“黄山情侣”“中华翡翠”“世界明珠”。

be396d57517f2e0693510dda954d19b6.jpg

屯溪区

6fe6cc4211f6dec1527868eb5f84205a.jpg


屯溪老街北面依山,南面傍水,老街的整体建筑具有宋代徽派民居的风格与特征,因而屯溪老街又被称为宋街。老街的建筑群继承徽州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建筑体量大小相间,色彩淡雅、古朴。老街的建筑,历史上虽然几经兵火,屡有重建,但是风貌没有改变,仍然保留原来的结构和款式,小青瓦,白粉墙,马头墙,古色古香。

3b4ec8708c0d8057dd464c0af69bdb4f.jpg

黟县

988053f446d0d03b8e7f6cc1b2875beb.jpg

西递村


西递村位于黟县东南部,处于皖南“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圈内,素有“明清古民居博物馆”和“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鸳鸯谷自然风景区,位于西递古民居东北方向4千米处,鸳鸯谷曲折幽深,千姿百态。河滩多潭池,绝壁多深洞,大小池潭、山洞各有二三十个。于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999e1da843f493fd980eba5e669377c1.jpg



宏村古建筑为徽式建筑,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檐角起垫飞翘,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使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点有:月沼、南湖、南湖书院、承志堂、宏村水圳、古树、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于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634216f4d3d0118c049dc68a364682ab.jpg

塔川村


塔川村依山而建,飞檐翘角的古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像一座宝塔矗立在山谷之中,此为“塔”之来历,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潺潺流过,给小村带来无穷灵气,此为“川”之来历,合起来即为“塔川”。“塔川秋色”是众多画家、摄影家创作的基地。2020年8月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8d4004998d09b76f99aa970d6101dff6.jpg

祁门县

b7fac1cff2b228d7521b397cc7a9a32c.jpg

牯牛降



牯牛降是安徽南部三大高山(黄山、清凉峰、牯牛降)之一,主峰海拔1727.6米,总面积为6700公顷。牯牛降共分五大景区:主峰景区、灵山景区、双龙谷景区、龙门景区、观音堂景区。牯牛降以雄、奇、险著称,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称“西黄山”,山岳风光秀美绮丽。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故名牯牛降。

209c46bbeee79eb34e77154c02baa520.jpg

休宁县

605ec0d4292ca5efc3c653d8fe98338d.jpg

齐云山景区


齐云山古称白岳,因遥观山顶与云平齐得名,内有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3个景区。有奇峰36座,怪岩44处,幽洞18个,飞泉洞27条,池潭14方,亭台16座,碑铭石刻537处,石坊3个,石桥5座,庵堂祠庙33处。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65da414e32c1543b1436334a4f296d84.jpg

古城岩景区


古城岩景区内的古牌坊、古民居、古祠堂、古庙、古门楼、古牌楼、古桥、古塔等和汪王故宫、朱元璋避难洞、练心石、半亭、方丛竹等遗址及气势宏伟的万寿塔和谐布局,互为映衬,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充分显示了古徽州古朴俊逸的风貌,精彩趣味的石雕、木雕、墨坊、罗盘制作等游客参与节目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更让游客如痴如醉,宛如走进了遥远的明清社会。

f9e68e50f3216d7c2bce3812858cabc1.jpg

乘坐高铁走进沿线城镇

美景作伴,时光缓慢

欣赏了当地美景

也需尝尝特色美食


臭鳜鱼

90e4350973983797c8f7ff79397d1046.jpg

臭鳜鱼,又称“桶鲜鱼”“腌鲜”,是一道徽州传统名菜,属于徽菜系,具有色如白雪、形如蒜瓣,肉质弹牙、口感滑嫩的特点。因为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会产生有臭味和腥味的胺类,所以臭鳜鱼会闻着臭,吃着鲜。


黄山烧饼

ae2270249904a93428c9eb36d8ed722f.jpg

黄山烧饼又名皇印烧饼、救驾烧饼、蟹壳黄烧饼,是安徽省黄山市的一种特色传统小吃,口感酥香,内馅鲜美,是一道美味可口的美食。以面粉、肥肉、梅干菜、菜油等原料制作。刚出炉的黄山烧饼色泽金黄,吃起来酥脆爽口,油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


嵌字豆糖

1a04f210743fd9fcffeed15cad6b53af.jpg

嵌字豆糖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被称为“咬文嚼字”的古徽州传统食品。每块糖中,都蕴藏着一个吉祥如意的汉字,糖中有字,字里含意,意间带甜。糖中带字,字含祝福,方寸之间,嵌字豆糖代替了语言。


毛豆腐

0525547322ff2ed599b25b3a8d46bd2f.jpg

毛豆腐是安徽驰名中外的素食佳肴,一般叫黄山毛豆腐或者徽州毛豆腐。上好的毛豆腐生有一层浓密纯净的白毛,上面均匀分布着一些黑色颗粒,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标志。主要做法是将豆腐切成块状,进行发酵的过程,使之长出寸许白毛。在锅中用油煎至发黄,佐以葱、姜、糖、盐及肉清汤、酱油等烩烧,咸鲜微辣的毛豆腐出锅,上桌时以地道的辣椒酱佐食,软嫩爽口,芳香诱人,并且有开胃作用。

黄山一蕨

66e8d178ff50641aea974525e8ba3dc1.jpg

黄山境内,山峦起伏,植被茂密,蕨菜资源异常丰富。火腿肉切丝加少许白糖,与姜丝、火腿翻炒出香味,再倒入蕨菜简单翻炒几下,加入调味料,撒入水淀粉,这“黄山一蕨”便成了。咸香的火腿和清爽滑嫩的蕨菜在口中融合,微甜、微咸还带着丝丝蕨菜独有的味道,让人大快朵颐之余唇齿留香。

黄山双石

0e6180e63a9c387dad975dd77339a902.jpg

黄山双石是一道以石鸡和石耳为主材料的安徽名菜。石鸡属蛙类,为两栖动物,因肉味鲜美似鸡肉,被当地称为“石鸡”;石耳形状和木耳相似,但比木耳大,表面呈黑色,可入药。石鸡、石茸皆名山珍,山珍入馔是安徽菜的一大特色。此菜成菜清淡,开胃宜人,原汁鲜香浓鲜,有滋补强身养颜之功效。

黄山不仅有美景和美食

还盛产茶叶

知名茶叶有

黄山毛峰 太平猴魁 祁门红茶

茶香袅袅 飘逸悠扬

捻一缕茶香 守半盏时光

黄山毛峰

44e3adc83b72fa821b6e1a0533d7859e.jpg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太平猴魁

fb9ac39ddf85be0434ad3eb10ccc724f.jpg

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具有抗菌、抑菌作用、减肥作用、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等功效。

祁门红茶

2be673dd6f279c3b54baeffb0606970a.jpg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茶叶原料选用当地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又名祁门种)制作,是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香名远播,被称为“群芳最”“红茶皇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全景网)

 
文章来源:新华卫视 责任编辑:张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华卫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新华卫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10-59447868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公布 | 联系我们
本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