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易志远)在湘中丘陵的褶皱里,在隆回县荷香桥镇的晨雾中,刘向芬老师十三年如一日,用粉笔书写着乡村教育的诗行。这位被学生称为"行走的教科书"的乡村教师,将严师的风骨与慈母的温情熔铸成独特的教育密码,在平凡的三尺讲台演绎着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严师如剑 雕琢璞玉成器
刘向芬老师的课堂永远保持着令人敬畏的仪式感。她办公室的灯光每天准时亮起,教案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藏着教学的"黄金分割"。将知识传授、思维训练、品格培养熔于一炉,连标点符号的使用都要经过反复推敲。学生们记得,她批改的作文本上,红色批注常常比原文还要长;她设计的错题本,像精密的导航仪,指引着知识迷宫的出口。这份近乎严苛的治学态度,让她所任教的班级始终名列前茅。
柔心似茧 守护少年成长
面对"问题学生"小峰,刘老师展现了教育者的智慧与温度。当发现这个总用拳头说话的孩子书包里藏着撕碎的全家福时,她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和他闲聊谈心,她的耐心和关爱感染了他,慢慢地他向刘老师打开了心扉。此外,刘老师积极探索“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通过多次家访,和家长积极沟通协商,共同对孩子进行疏导,最终成功地将这个孩子引向了正确的道路,让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了显著的进步。毕业时,他的感谢信里写着:"感谢刘老师,是刘老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生命如歌 托起乡村希望
2022年的那个清晨,刘老师用行动诠释了教育者的信仰。右腿骨折的她不顾医嘱出院,拄着拐杖,在家人的搀扶下走上讲台。石膏包裹的右腿肿得发亮,她却坚持单腿站立授课。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她把中药煎剂带到教室,课间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的样子,让学生们偷偷写下"老师,我们爱您"的纸条塞进她的教案。这份执着,让她带出的班级在质量检测中创造了全科优秀的奇迹。
作为一线教师,刘向芬老师积极参与送教上门活动,一直以来,风雨无阻,用她的爱心和耐心浸润残障孩子的心,每次刘老师出现都能换来孩子们爽朗的笑声、灿烂的笑容。
如今,看着孩子们在多媒体教室认真听课的身影,刘老师的眼中泛起欣慰的泪光。十多年的坚守,让她青丝染霜,却换来了桃李芬芳。正如她常说的:"乡村教育不是苦守,而是用今天的耕耘,点燃明天的希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刘向芬老师正用生命之火,照亮无数乡村孩子的求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