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卫视(赵永忠/尹绍平)报道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5月27日下午,在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云南省防汛抗旱工作媒体通气会,介绍云南省防汛抗旱工作相关情况并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田虎青主持新闻通气会(记者尹绍平 摄影)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田虎青: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2019云南省防汛抗旱工作新闻通气会。今天的通气会由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联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气象局共同发布,向大家介绍我省今年的气象特点、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情况和全省农业保产等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通气会的各位领导,他们是: 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长、云南省水利厅厅长刘刚先生;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穆先生; 云南省气象局副局长顾万龙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通气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昆明市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通气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请各位领导通报相关情况;二是请媒体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长、云南省水利厅厅长刘刚先生通报相关情况。 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长、云南省水利厅厅长刘刚发布新闻并答记者问(记者 尹绍平 摄影) 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长、云南省水利厅厅长 刘刚: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非常感谢大家对全省抗旱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以下三方面的情况作简要报告: 一、当前的旱情特点 一是高温少雨。今年入春以来我省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异常偏高,尤其是五月以来,我省持续晴热少雨,5月1日至2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8.6%,为历史同期最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5℃,为历史同期次高;累计出现35℃以上高温265站次,为常年同期的近4倍,列历史同期第一位;昆明站连续10日最高气温超过30℃,创历史新高。 二是雨季偏晚。据预测分析,今年我省进入雨季偏晚,其中,滇东和滇东南地区预计于6月上旬进入雨季,滇中及以西地区预计于6月上旬末至中旬进入雨季,全省旱情预计将到6月中下旬自东向西缓解。 三是气象干旱范围扩大。高温少雨引发气象干旱进一步快速发展,据5月25日监测,全省仍有117站,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出现气象干旱,占全省总面积的93%,主要出现在昆明、曲靖、文山、丽江、大理、楚雄、玉溪、红河、普洱、西双版纳、保山、临沧等12个州(市)。 四是旱情快速发展。据统计,5月12日,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211.46万亩;5月20日,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106.86万亩;至5月25日,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已达1212.05万亩,成灾381.65万亩,绝收21.39万亩。 五是抗旱保苗任务艰巨。截至5月15日,全省烤烟移栽592.78万亩,烤烟干旱面积达477.4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80.5%。 六是库塘蓄水较好。截至5月20日,全省库塘蓄水51.2亿方,比多年同期多蓄6.7亿方。库塘蓄水是抗旱基础和条件 刘刚: 二、抗旱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全省抗旱工作。 5月17日,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抗旱工作;5月20日,省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抗旱工作,陈豪书记、阮成发省长亲自部署、亲自调度,带队深入旱情较重州市,指导抗旱工作。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要确保人畜饮水,决不允许出现人民群众没有水喝的情况,决不允许因旱情影响全省脱贫攻坚大局。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发出《关于切实做好抗旱工作的通知》。 二是真金白银,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抗旱。 (1)按照陈豪书记、阮成发省长的要求,省政府分管领导率队到水利部汇报了我省的旱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及时向财政部、水利部专题报告我省的旱情灾情,积极争取中央的支持。 (2)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旱情给广大群众带来的生产、生活困难,陈豪书记、阮成发省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及时决定由省财政拨款5000万元,专项用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3)省烟草公司及时拨款6000万元,专项用于477万亩烤烟的抗旱保苗。 (4)各州市已投入抗旱人数216.47万人,抗旱机动设备13.43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20.06万辆,投入抗旱资金28914万元,临时解决144.50万人、61.29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三是及时启动云南省防汛抗旱IV级应急响应。 根据《云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要求和旱情的实际情况,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从5月21日启动抗旱IV级应急响应。 四是严格调度,加强各种水源用水计划和管理。 根据各地水源、水量和需水情况,及时调整供用水方案,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狠抓水库、水电站等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配,切实管好、用好了现有水源。 五是全力保障广大农村饮水安全。 根据“五个层次”供需水平衡分析结论和旱情发展实际,针对山区半山区和没有水利工程保障的地方,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指导受灾地区启动了以村委会、广大农村干部为主体的旱情监控反馈机制;启动了由抗旱服务组织、消防、城市绿化、民兵、村民自治等组成的送水解困服务机制;启动了州(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干部包群众的抗旱责任机制,认真落实组织保障、技术保障、物资保障、资金保障“四个保障” ,确保了人畜饮水安全,确保了全省旱情处于可控状态,确保了不因旱影响我省脱贫攻坚大局。 六是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指导各地结合当前旱情预测预报情况和各地蓄水现状,对于保障春耕生产抗旱保苗用水困难的地区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最大限度减轻了干旱造成的损失。 七是协调气象部门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 5月19—23日共实施飞机增雨4架次,累计航程4503公里,实施地面增雨151次,共有68个县的1056个乡镇出现明显降水,有效缓解了旱情。 八是及时派出11个工作组深入旱情较重的州市指导抗旱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派出11个工作组,由厅领导带队,深入旱情较重的昆明、曲靖、楚雄、玉溪、红河、文山、普洱、大理、保山、丽江、西双版纳等州市指导抗旱工作。 刘刚: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省水利厅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监测研判。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动,密切监视旱情发展变化,及时掌握全省旱情动态,强化会商研判,科学制定抗旱措施,为抗旱救灾决策提供依据。 (二)加强调度管理。加强水库、水电站等各种水源用水计划和管理,适时调整供用水方案,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抓好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配,切实管好、用好现有水源。 (三)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视旱情发展和严重程度,按照“三个机制”(旱情监控反馈机制、送水解困服务机制、抗旱责任机制)、“四个保障”(组织保障、技术保障、物资保障、资金保障)的要求做好工作,确保广大农村的饮水安全。 (四)强化措施保春耕。根据旱情预测预报情况和各地蓄水现状,对保障春耕生产抗旱保苗用水困难的地区采取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密植、抢墒播种、节水灌溉等措施,科学推进抗旱保春耕工作。 (五)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抓好人工增雨措施准备,一旦具备有利天气条件,全力实施飞机和地面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 (六)加强对基层抗旱工作的指导。继续由省防指派出工作组,深入旱情灾情严重的城市进行指导。 (七)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确保指挥有力、信息报送畅通。 田虎青:
谢谢刘厅长的通报。下面,请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穆先生通报相关情况。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穆发布新闻并答记者问(记者 尹绍平摄影)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张穆: 今年3月以来我省降水量持续偏少、气温异常偏高,高温少雨的气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受灾情况 (一)农作物受灾面积较大。截至5月20日,全省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1106.86万亩,成灾348.53万亩,绝收19.53万亩。其中,曲靖、红河、玉溪等地受灾面积较大,曲靖市9县(市、区)农作物受灾442.1万亩,成灾153.9万亩,绝收3.5万亩;红河州受灾面积147.55万亩,成灾面积53.73万亩,绝收面积1.86万亩;玉溪市受灾面积99.96万亩,成灾面积30.06万亩,绝收面积3.12万亩。 (二)秋收作物栽种进度滞后。据我厅农情调度,截至5月21日,全省已春播总面积4100.3万亩,较去年同比慢451.1万亩。其中,粮食播种2693万亩,同比慢361.1万亩,受影响的作物主要为玉米,同比慢259.8万亩,其次是水稻,同比慢39.4万亩。据灾情统计,我省红河州春播进度较上年慢42.64万亩;曲靖市罗平县计划种植水稻8万亩,由于无水栽插,目前只移栽2000多亩;玉溪元江县仅完成春播种计划39.2万亩的31.58 %,同比慢28.79%。 (三)土壤墒情持续下降。由于受干旱影响,除滇西北北部、滇西南边缘外,全省绝大部分区域10厘米层、20厘米层土壤缺墒范围、程度均有加重,尤其浅层土壤10厘米层最为明显。土壤缺墒造成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出现不出苗、枯萎或生长停滞的情况,如昆明市东川区主要扶贫产业马铃薯因旱受灾面积达80%,其中近40%绝收;水稻等作物无法移栽、移栽后枯萎或秧苗老化,如玉溪市元江县近4万亩水稻无法移栽。 (四)草地贪夜蛾发生程度加剧。持续干旱的天气,加重了农作物虫害的发生,特别是迁飞入侵的草地贪夜蛾发生扩散较快,截至5月20日,全省已有16个州(市),119个县(市、区)发生,累计发生面积60.68万亩,使我省农业生产形势更加严峻,秋收玉米生产面临严重考验 张穆: 二、已采取措施 (一)绷紧了防灾减灾这根弦,提前谋划应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减灾防灾工作,省领导多次批示或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厅于4月初召开了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印发了抓好春耕备耕工作的文件,要求16州(市)未雨绸缪,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做好物资储备,有效应对突发灾情。 (二)树立了抗灾夺丰收思想,加强灾情调度。4月23日,我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州(市)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监测预警、应急防控和技术指导力度,有效控制灾害发生。4月25日,我厅印发了《关于开展抗旱促春耕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州、市抓好抗旱促春耕工作,5日一报送灾情发生情况,有效应对旱情影响。4月28日,我厅与省财政厅联发《关于全力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州(市)高度重视,抓好监测预警,启动虫情周报,统筹使用已下拨的救灾资金和农业产业类资金优先抓好虫害防治。 (三)加强了部门沟通协作,及时研判会商。针对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偏高的情况,我厅与省气象局加强沟通会商,研判全年气象年景和灾害发生趋势,制定应对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月24日,我厅组织省气象中心、云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专家及16个州(市)病虫测报员对2019年秋粮病虫趋势进行会商研判。5月7日,我厅组织7个州(市)6个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省农科院专家、云南农大专家对粮食生产形势进行了会商研判。 (四)突出了抗灾分类指导,统筹部署推进。5月6日,我厅召开16州(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会议,对抓好抗旱促春耕工作进行再部署,要求各州(市)全力做好种子农资储备、土地翻挖、送肥到田到地等春耕备耕和水改旱等工作,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5月15日起,我厅派出8个工作组对全省抗旱救灾、草地贪夜蛾防治工作进行了督促指导。同时,我厅及时派出专家工作组赴生产一线参与排查,协助基层制定抗灾方案和技术措施,保证抗旱救灾工作有序推进。5月17日,我厅召开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再次对抗旱治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五)抓实了草地贪夜蛾防控,有效控制危害。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聚焦草地贪夜蛾防治的关键时期,突出抓好监测、防控、宣传“三大”关键环节。开展了防控对比试验,在有限的时间内摸索出了一批有效的防控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全国农技中心、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已联合编制了《草地贪夜蛾生物学、监测与防控技术手册》,已发放到16个州(市)。截至5月20日,全省已发布草地贪夜蛾病虫情报130余期,已累计培训技术人员1万余人次,通过农民自防和统防统治相结合累计防治36.7万亩次。通过及时防控,有效控制了草地贪夜蛾的危害程度。 张穆: 三、下一步工作 在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受灾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农业抗旱救灾工作有序推进。下一步,我厅将继续组织全省农业农村部门继续抓好四项工作。 (一)进一步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加强指导。切实加强对春耕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全省上下切实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一是旱情持续发展的地区,指导结合当地春耕生产实际制定抗旱促春耕方案,细化防灾减灾措施,落实人员分工,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对旱情较重的地区,千方百计增加对抗旱减灾工作的投入,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三是及时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做好抗旱帮扶工作,切实避免因灾返贫的情况出现。 (二)进一步加强农情调度,及早应对。一是组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农情调度,与气象、水利等部门沟通会商,及时研判旱情、雨情、水情、墒情、农情、灾情,适时发布预测信息,科学研判春耕生产旱情和灾害发生趋势。二是做好草地贪夜蛾、水稻稻飞虱、稻瘟病等迁飞性、流行性、爆发性病虫害监测预警、宣传培训和应急防控。三是在抗旱的同时,注意防汛抗洪减灾工作,切实把抗旱防汛减灾工作做到实处。 (三)进一步做好农资监管工作,保障生产。一是协调供销部门发挥好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大农资采购、储备、调运、配送力度,减少环节,降低费用,平抑价格,稳定市场。二是协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农资市场源头管控,严格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三是协调物价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哄抬农资价格行为,稳定农资市场价格。 (四)进一步强化抗旱救灾分类指导,满栽满种。一是在缺水的山区半山区的雷响田要采取水改旱;库塘蓄水较少、水稻保苗水相对不足的地方,适当推迟大田移栽时间。二是因地因水因雨适时采取改种、补种,推迟播种等措施,在旱情解除的最佳播种时期,抢墒种植,争取做到满栽满种;三是推广全膜覆盖栽植等农业实用技术,增强抵御干旱能力;四是发挥农机具在抗旱保春耕上的重要作用,做到适时抢墒播种,保证苗齐苗壮,为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田虎青:
谢谢张副厅长的通报。下面,请云南省气象局副局长顾万龙先生通报相关情况。
云南省气象局副局长顾万龙发布新闻并答记者问(记者 尹绍平 摄影) 云南省气象局副局长 顾万龙: 一、我省今年气候形成原因 2019年以来,云南天气气候有两个特点,一是冬春季、初夏气温持续偏高,二是初夏降水显著偏少,干旱突出。造成上述气候异常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和厄尔尼诺事件。 (一)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的气候异常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资料,自有记录以来全球20个最热的年份都出现在过去22年,特别是刚刚过去的4年(2015-2018年)排名前4位,这表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仍在继续。2018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1850-1900年(工业化前)平均值约高1.0°C,比1981-2010年平均值约高0.38°C。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次增多,强度增强。云南从2018年冬季开始的气温异常偏高就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发生的局地极端异常气候事件。 (二)2018年9月厄尔尼诺事件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最强信号之一。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2018年9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偏暖范围逐渐扩大,进入厄尔尼诺状态,至2019年2月底,已达到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从目前预测结果分析,该事件将持续到2019年秋季前后。研究表明,出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年份,云南大部地区初夏降水偏少,极易出现明显的初夏干旱。上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2014年10月-2016年4月,2015年,云南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初夏高温干旱。2018年9月爆发的厄尔尼诺事件使大气环流发生改变,冬春季从中高纬度南下影响云南的冷空气偏东偏弱,导致云南境内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同时,为云南降水输送水汽的两个通道(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西太平洋和南海)也发生异常,造成进入云南的水汽输送较常年同期偏弱,降水持续偏少。厄尔尼诺事件是造成2019年云南冬春季气温偏高,初夏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初夏干旱的重要原因。 顾万龙: 二、未来一周云南天气 预计未来7天内,我省无大范围明显降水过程。滇西地区将维持晴热少雨天气,滇中以东以南多阵性降水。其中,5月27日-28日滇东南南部有中雨局部大雨或暴雨,6月1日-2日滇南有小到中雨。 预计27日至28日金沙江河谷、澜沧江河谷、元江河谷地区最高气温将达到35°C。之后,由于云量增多及降水的出现,上述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的概率将显著下降。 三、人工增雨作业情况 全省气象部门与5月14日进入人工增雨应急状态。5月19日14:30—27日12:00,在昆明、曲靖、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楚雄、大理、德宏、文山、红河、丽江等13个州(市)有作业条件的区域增加飞机和地面增雨频次,共实施飞机增雨作业8架次,累计航程7072公里,实施地面增雨作业382次。 作业影响区累计有1056个乡(镇)出现降水,其中,降水在0.1mm—9.9mm有443个乡(镇)、10.0mm—24.9mm有252个乡(镇)、25.0—49.9mm有235个乡(镇)、50mm—99.9mm有112个乡(镇)、100.0mm以上有14个乡(镇)。 田虎青: 谢谢顾副局长的通报。下面,请记者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尹绍平 摄影) 云南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记者: 农业上有一句谚语,“干虫湿病”,天气越干,病虫害越严重。现在旱情已经这么重,草地贪夜蛾已经迁飞入侵全省各地。请问张穆副厅长,在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上还存在什么问题或困难?省农业农村厅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张穆: 这位记者提的问题非常专业,非常熟悉农业农村工作。“干虫湿病”是我国农业文明的智慧结晶,是做好农业生产的一种基本遵循,是指导农业生产的规律认识与把握。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首次迁飞入侵云南以来,由于其繁殖快、迁飞能力强,虫害扩展速度较快,对我省的玉米、甘蔗造成了严重为害。经过全省农业农村系统4个多月的全力防控,有效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小程度,但在防控工作中还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压力。一是来势凶猛。在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肆虐了我省119个县。作为外来入侵物种,草地贪夜蛾对玉米、高粱、水稻等禾本科都有较大破坏力,作物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以造成绝收。二是防控压力大。目前,草地贪夜蛾在我省主要为害玉米,由于我省夏秋玉米陆续播种出苗,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提供了充沛食源;其次,草地贪夜蛾的迁飞性强,受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境外大量的害虫不断繁殖并随着气流迁飞进入我省,致使我省的虫口密度不减,给监测、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压力。三是风险隐患大。目前在我省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的对象主要为玉米和甘蔗,但草地贪夜蛾具有寄主植物和适生性广泛的特点,加之我省的气候、作物适宜草地贪夜蛾的周年发生,潜在的危害隐患较大。 面对来势凶猛、困难剧增的草地贪夜蛾危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阮成发省长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专题召开了两次会议研究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工作。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已经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发布了防控草地贪夜蛾的动员令,吹响了防控草地贪夜蛾的集结号,打响了草地贪夜蛾防控攻坚战。下面,我将农业农村部门已经做了、还在做的、即将做的工作一并做如下介绍。一是突出一个“快”字,快速组织监测排查。2018年12月29日,我厅及时组织沿边境8州(市)快速开展监测排查。并组织人员收集编制了草地贪夜蛾的技术资料。2019年1月12日,我省江城县经过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鉴定确定为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厅立即组织全省各级农业农村系统,加大高风险发生区的排查、监测。工作中突出抓好一个“快”字,快速监测、快速排查,快速掌握发展趋势,始终是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的第一抓手。二是强调一个“早”字,及时开展监测预警。我厅组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制定了应急防控预案,设立了监测点,开系统监测、大田普查和发动群众排查,及早发现虫害,及早发布病虫预警信息,科学指导农民群众开展防控。工作中强调抓好一个“早”字,早发现、早防治、早治疗,始终是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的第二抓手。三是着力一个“统”字,全力组织防控虫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一方面组织农民群众群防群治,另一方面加大统防统治工作力度,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危害。工作中着力抓好一个“统”字,统防统治、统一防治措施、统一防治节奏,始终是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的第三抓手。四是狠抓一个“实”字,抓紧抓实防控指导。组织技术人员、农民群众对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危害和防控技术进行了培训,组织专家组、工作组开展防控调研指导。工作中狠狠抓好一个“实”字,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严严实实的防治措施,始终是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的第四抓手,也是打赢草地贪夜蛾防治攻坚战的根本所在。五是立足一个“前”字,探索研究防控技术。面对草地贪夜蛾基础资料不多、可借鉴防控技术不足的情况,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实际积极开展防控对比试验,研究防控技术,在紧凑的时间内摸索出了多套有效的防控方法,超前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方略。工作中立足抓好一个“前”字,超前研究、超前谋划、超前创新,始终是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的第五抓手,也是从根本上打赢草地贪夜蛾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最后,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打好打赢草地贪夜蛾防治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和保卫战。 中国新闻社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尹绍平 摄影) 中国新闻社记者: 刚刚顾副局长提到干旱和全球变暖与厄尔尼诺现象都有关系,我还有一个疑问,这次干旱事件和生态环境变化有关系吗? 顾万龙: 2019年干旱是全球气候变暖以厄尔尼诺事件背景下的极端事件造成的,并不是因为云南省生态恶化造成。 近10年来,我们运用卫星遥感对云南全省的植被情况进行监测,利用风云三号和EOS系列极轨气象卫星资料提取光谱信息进行植被指数计算,结果表明: 2009~2018年,云南省植被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全省植被指数的平均值为0.822,为近10年来的最大值,较近10年平均高2.0%,较近5年平均高0.9%。植被指数的高低是反映生态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全省生态状况在持续改善。 云南日报记者: 请问水利厅的领导,如何理解“旱情处于可控状态”?谢谢。 刘刚: 旱情处于可控状态,一是指针对当前的旱情,各地各级已采取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措施,如加强监测预报、加密会商研判,加强水源用水计划管理和调度,制定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筹措保障抗旱资金等,最大程度降低了旱灾损失。二是指县城城区以上城市、有水利工程的地区用水有保障。受前几年连续干旱之苦,各地高度重视库塘蓄水工作,省水利厅还将蓄水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地年度考核指标,采取每旬统计通报等措施督促各地狠抓库塘蓄水,截至2019年5月20日,全省库塘蓄水51.2亿方,比多年同期多蓄6.7亿方,较为充足的蓄水,为各地生活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指无水利工程保障的地区尤其山区半山区广大农村,各地建立了以村委会、广大农村干部为主体的旱情监控反馈机制,由抗旱服务组织、消防、城市绿化、民兵、村民自治等组成的送水解困服务机制和州(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干部包群众的抗旱责任机制,在督促各地认真落实组织保障、技术保障、物资保障、资金保障“四个保障”的情况下,采取拉水送水、提水调水等措施,能保障人饮安全,能最大程度降低旱灾损失。
新华社记者: 今年出现的高温天气是否意味着云南天气气候发生了改变?云南还是健康生活目的地吗? 顾万龙: 刚才我在发言中已经提到,近期出现在云南的极端高温,是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厄尔尼诺事件背景下发生的一次极端暖天气气候现象,并不是云南气候的常态。 云南气候有两个特点,一是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二是干湿季明显,月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6~7月,但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雨季开始前的4月或5月,雨季开始前云南“干”、“热”特征最明显。这两个特点是云南气候的常态。 即使今年云南初夏出现了高温天气,但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到,高温维持时间比较短,之后会迅速回落至比较舒适的状态,并不会一天24小时均维持在高温水平。同时,云南区域出现极端高温的概率并不高。据统计,5月云南除了干热河谷的部分地区,其余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一般都保持在28℃以下,昆明日平均气温均≤ 25℃。与国内大部地区动辄35℃的高温(国内标准高温指35℃以上)并无可比性。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8年(2011-2018)昆明的月平均气温9.1℃~20.9℃,比多年气候平均(8.9℃~20.3℃)偏高,昆明冬季气温升高至接近10℃,相应使昆明的冬季更突出地表现出“春”的特征,“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更加显著。
因此,这次高温天气不会改变云南气候,相应更不会改变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现状,昆明依然是“春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