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10月24日电 题:港珠澳大桥为香港经济发展“铺路搭桥”
新华社记者战艳 郜婕 丁梓懿
经过9年的建设,港珠澳大桥24日正式通车运营。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对香港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可将香港的经济辐射力延伸至珠江西岸,更可为香港带来与珠三角腹地协同发展的新机遇。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表示,过去珠三角腹地给香港带来的机会是通过低成本的土地和劳动力,今天则靠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港珠澳大桥“拉近”了香港与珠三角西部的距离,有助香港延伸专业服务业、转移物流用地需求、整合三地旅游资源以形成旅游集群,助推香港经济转型。
激发区域合作新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格局,以出口加工制造业为主要合作内容,港资出口加工企业多集中在珠三角东部。在这种直接投资带动对外贸易的模式下,粤港之间货物贸易大幅增长,香港逐渐成为货物贸易集散中心。
方舟表示,新形势下,粤港经济关系呈现新特点。港珠澳大桥连接的珠三角西部地区采取了向高端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加强与香港在高端服务领域的合作,主动承接香港现代服务业的拓展。同时,香港逐渐成为广东企业“走出去”进行境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平台。
粤港之间的经济关系逐渐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向以服务贸易及旅游消费为主转变,粤港“生活圈”逐渐形成,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商机。
就港澳之间的经济关系而言,当前澳门以“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及“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为战略定位,重点发展会展、商务、休闲旅游等产业。旅游和会展也是香港的优势产业,随着交通联系的加强,两地有机会通过错位发展增强区域内服务内容的丰富程度,通过旅游业“一程多站”的合作模式提升粤港澳对外整体吸引力。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3日表示,大桥是首条连接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的陆路干道,可更好地发挥港澳两地的独特优势;大桥也把往来珠海与香港国际机场的行车时间由4小时减至45分钟,将极大促进人员和货物的流动,有利香港的角色由“联系人”转向更积极的“参与者”,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澳门、珠海、中山、江门等地共谋发展。
大屿山“双门户”地位凸显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位于大屿山附近,在地理上,大桥连同毗邻的香港国际机场,成为粤港澳三地的重要交通交汇点,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航运物流枢纽的地位。
大屿山是香港最大的岛屿,坐落于此的香港国际机场是香港通往世界的大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交通将更为便捷,大屿山将成为通往世界和连接大湾区城市的“双门户”。
林郑月娥此前在施政报告提出了“明日大屿愿景”:将研究在大屿山附近填海造地,并兴建一条新的运输走廊,以拉近机场与香港岛的距离,从而巩固大屿山的“双门户”角色。
港珠澳大桥与“明日大屿”建设将产生协同效应。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表示,特区政府下一步将以建设“机场城市”为目标,研究如何善用香港口岸人工岛,以发挥大桥的“策略性优势”。
破解土地困局 利好诸多产业
土地空间不足目前仍制约着香港经济发展,珠三角西部不仅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且大桥位于珠海的出口正规划打造对接港澳的综合商贸物流用地。
方舟认为,有了大桥,香港可把物流用地需求转移出去,将香港物流中心搬至珠海,打造具规模的港珠澳物流圈。大桥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特别是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政策协调力度加大,在大家共同推动下,相信未来能做成很多事。
取道港珠澳大桥,不仅较陆路省时间,也较水路更经济、灵活、稳定。香港陆路客货运输业议会主席蒋志伟表示,改行港珠澳大桥前往珠海,较由虎门大桥通行,可省约100港元的过桥费及约200公里的路程。
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预期,以大桥为主题的旅游将兴起,大桥人工岛可增设观景台及展览厅,以吸引更多旅客。
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叶泽恩表示,随着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布局基本完备,粤港澳交通将强化,配以通关便利措施,不同关税区之间的货物可畅顺流通,势必有助区内经济融合,提升物流运输和供应链管理效率,令大湾区建设成为香港乃至亚洲经济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