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华文化 > 文化快讯
投稿

当代散文作家李滨作品欣赏

2019-09-13 20:49:40 来源:新华卫视 作者: 责任编辑:张志军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我心目中的《黄梅雨竹轩》

2016年12月13日《黄梅雨竹轩》蹒跚地向您走来,在这六七百个日日夜夜,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稚嫩走向成熟,离不开广大读者和亲友的呵护与指教,在这个不算长的时间里,我们从学步到健步,经历过冷遇与热捧。但,我们一直努力在坚守着自己的理念。在今后前行的途中,我们更期望大家的相伴,我们是为黄梅而存在,更是要为黄梅发展而鼓与呼。

在美丽富饶、人文深厚的湖北省黄梅县,有一个看似平淡无奇微信文学公众号,它每天在默默无闻推送有温度优秀佳作,以飨读者。这就是《黄梅雨竹轩》。

《黄梅雨竹轩》造就了无数个可塑性爱好文字的笔者,新人层出辈出,丰富了百姓生活,点亮了许多普通人的心灵。

在近两年的仔细观察中,我发现,《黄梅雨竹轩》在编发美文时,不是看作者的背景和名气,更不是看作者与编者的关系亲疏,而重在看作者的文章质量和作者的可塑性。即使有的作者的作品刚开始稍显稚嫩或粗糙,但也会得到编者的精心呵护与鼓励。

一个自媒体,本就是来自草根,为草根百姓提供创作平台。在我们百姓的生活中也许有人期待阳春白雪,更多人的生活是日常的豆腐白菜、下里巴人。

《黄梅雨竹轩》就是这样一个贴近百姓生活的平台。《黄梅雨竹轩》编发的几百篇文章中,有县内外知名的作家,也有文化程度不一的农民,更多的是没有加入这“协会”那“组织”的普通业余作者,甚至有小学生的作品。更难得的是,黄梅的许多历史故事跃然纸上,让许多寻常百姓了解了家乡。

与许多平台的姿态相比,《黄梅雨竹轩》那种平易近人作法,更让人想起“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典故。

其实,内心强大的微信公众号,从来都不必张扬。上进的《黄梅雨竹轩》纵横黄梅文学界两年来,经历过起步、低谷、兴起,也遇到过风浪与挫折。如今已是风生水起。

学识渊博,洞若观火,是个有着大智慧的微信文学公众号。它内心富足,从不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更不屑于用颐指气使的方式来收获尊严。《黄梅雨竹轩》则更象一头默默耕耘老黄牛。

我自认为是一个自律又努力的一个人,写作第一年,我遭遇过不少质疑,也承受过一些冷嘲热讽。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

有时候,再大的决心和勇气,在现实的种种考验面前也免不了有被难倒的时候。它们就像不时落进鞋底的一粒沙,总是会提醒我,人生很难,前行不易。

我原以为,在文学创作领域,大家都不太欢迎新人。

后来我却慢慢发现,并不是所有微信文学公众号都是那么高不可攀。更有趣的现象是:往往一个文学公众号成就越大,架子反而会越小。

有一天,我在微信《黄梅雨竹轩》文学公众号上看到一位我很敬仰的散文老师的作品。一眼瞄过去,我看到文中有一处用字相当精妙,是我有限的阅读经历里从没看到过的用法。

当时正在上班中,不方便细读,我便点了收藏,准备有空的时候再仔细学习一遍,结果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怎么也找不到这篇文章了,我非常懊恼。

后来,我在一个文学创作群里发现了老师的名字,便硬着头皮去加了微信。没想到老师立刻就给我发来了他的原稿,并耐心地跟我举例,如何让一个字抵过千军万马,还告诉我哪几位名家的作品里也有类似的用法。

当时,我真有点受宠若惊。我原本想,只要他提供一下篇目,我去网络上搜他的文章就行了,没想到能得到他这样悉心的指点。

后来听文友讲,这位老师一向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他就是微信文学公众号《黄梅雨竹轩》领军人江主编。

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却有着一颗20岁的心,老骥伏枥创办了一个微信文学公众号,他这个人,时光都会不得让他老去。

他的生活好像一汪活泉,潺潺的流水是最有感染力的正能量,清澈甘甜,流不断,且不被外界所污。

有些人清高得不屑与世俗为伍,有些人简单得不与世俗为敌。相比之下,我更钦佩后者,这种品质是由内而外的力量。而前者看上去,更像是由外而内的武装。

跟真正有风骨的人打过交道之后才明白:优秀之人大多温和,只有无知者才狂妄。

一个微信文学公众号身处低谷的时候谦卑,有可能是环境使然。当一个微信文学公众号活跃成熟的时候还能放低姿态,却是骨子里的教养使然,这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品质。

如果微信文学公众号内心修为不够,很容易稍微做出点成绩就开始目中无人,或招摇过市,或锋芒毕露,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威。但教养是自带的,装不来。

权威固然可畏,涵养却更可敬。

谦逊基于力量,傲慢基于无能。

心态谦逊或傲慢,跟一个微信文学公众号的物质贫富无关,却与精神贫富紧密相连。因为精神贫瘠,才随时要武装自己;因为精神富足,时刻都是真实的模样。

境界越高的微信文学公众号,越是谦卑踏实。它从容自信,明白自己的存在价值,清楚自己的生活方向,活得通透。

《黄梅雨竹轩》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黄梅雨竹轩》它从不张扬,却都自带光芒。

努力的微信《黄梅雨竹轩》文学公众号,以“挖掘黄梅历史,贴近百姓生活,关注民情民意,记住乡音乡愁”为己任,相信世界都会为它让路!

平凡的姆妈

王东成教授曾说:多少伟人和好人背后,都站着一位伟人、善良的母亲,母亲的素质就是儿女的素质,母亲的素质就是全民素质。

我的姆妈叫:李海枝,出生在兄弟姐妹们都很尊重她的大家庭。

从黄梅县孔垅镇梅坝村十一组走出的一个普通女孩,一九七六年嫁给了我的父亲,父母婚后一年多生了我的姐姐,喜悦感没多久,一次意外夺走了姐姐的生命,姆妈善良的心里痛苦之情无法言表,整天胡思乱想,总对我们讲她当时经常听到姐姐的声音。

过几个月后,姆妈又怀上了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集体的岁月,姆妈上要赡养年迈的老人,下要带大六个孩子……

因连生五个女孩,姆妈受到村里邻居的冷嘲热讽,甚至连奶奶都多多少少有点儿嫌弃我们,我是小孩子,不懂事,居然在家人面前本能地表现出傲慢,现在觉得都愧对那份亲情。

姆妈想不让婆婆有所挑剔,也想让自己的孩子们过得像个人样,只有不停地干活。

姆妈连在月子里都是自己高挽起裤管洗衣服做饭,散落在姆妈发际间的青草叶、两颊滑落的带泥的汗水,至今我还历历在目。

有时深夜醒来,昏暗的油灯下,我总能看到姆妈穿针引线的瘦弱背影。

尽管我家的日子过得也不宽裕,但姆妈还不忘尽力接济有困难的邻居。

村后的沈敬叔家,六个孩子,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闹春荒时,每当他拿着木水桶在我家堂屋长凳上,耷拉着脑袋一坐,姆妈就赶紧接过木水桶,把大米给他盛得满满堆尖的。

其实他哪里知道,我父亲刚刚卖树籴来的大米。

有了姆妈的勤劳和忍辱负重,全家原本可以慢慢过上幸福生活,没承想厄运再次降临不堪一击柔弱的姆妈身上。

父亲在很高的山上扛着一棵大树滚了下来,当时觉得没有什么大碍,疏忽了一切,没有去县医院做检查,过了几个月才觉得身体不适,感觉到病态严重,连忙去县医院检查,后不得不转入九江医院治疗。可能是姆妈带着五个孩子,又没有钱的原故吧,那个年代,从亲戚朋友处都无法借到钱,所以就无法到武汉大医院治疗,父亲最终还是带着痛苦、遗憾与亏欠,丢下孤儿寡母及一些欠债走了。

父亲去世时,苦命的姆妈已经怀孕四个月,留下遗腹子,村里人当时不知道此事。

父亲下葬那天,全村子乡亲都来送行,许多人都流下了伤心的泪,在悲情的氛围里,甚至有的小伙子都落了泪。

我有时常想,我苦命的姆妈啊,怎么会在遭遇那么大的不公时,还居然释放出巨大的爱的能量?!

是父神根值于人内心本能的爱?还是为了求证?是为了立足?还是为了名声?还是……不得而知。

周遭的人都可以看到:姆妈身上的某些特质,已深入骨髓,开始在孩子们的生命中延续……

一朝怀胎,十月分脕,在父亲去世几个月后弟弟出生了,一家人高兴的不得了。

姆妈坐月子时,我只有十岁,还不会做饭,姆妈叫我下面条吃,我把面条和冷水一起下锅,煮糊了端给姆妈吃,她没有说啥,只是默默地掉着眼泪。

后来,不得不请外婆来照顾姆妈。

尽管经过这么多的苦难,坚强的姆妈还是含辛茹苦地抚养着六个孩子们。

村里、亲戚中有人提议,叫姆妈把妹妹送几个给别人养,姆妈不舍。

苏格拉底说:最大的智慧,就是善良

在大集体时,插秧割谷,家里就靠姆妈一个人挣工分,年幼的女儿们只能做做副手,帮贴一下。

后来分田单干,那时种地还要交公粮水费,七口人之家,一年要交好几千。

冬季里,姆妈每天用锄头敲打池塘里厚厚的一层冰,在冰冷刺骨的水里徒手洗两大筐青菜萝卜到街上去卖,春荒不接时,只有靠卖鸡蛋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没有钱买衣服,我们经常穿着亲戚家给的旧衣服……

姆妈一个弱女子就这样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个中之苦,非我等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可以想像得到的。

到了适龄上学时,家里没有钱为我们交学费,便借隔壁左右邻居家孩子的旧书去上学。

后来听刘姐说……

听王大娘说……

听钱奶奶说 ……

听小妮说 ……

就这样我们几个姐妹只读完小学,只有弟弟一个人在继续读书深造。

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说过:一位好母亲抵得上百个教师。

姆妈的辛酸之苦,从没有对孩子们讲,懂事的女儿们体恤姆妈一个人支撑一个家不易,纷纷辍学打工,这样家里的日子才有所好转。过惯了苦日子的我们竟是满满的幸福,在心底渐渐茵然开来。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刚刚过了几天好日子的姆妈在去年十一月病倒了,经医院检查得了脑梗,不得不住进黄梅县人民医院。

村里有几个婶子、“奶奶”(辈分大)是姆妈的铁闺蜜,一有空闲就去医院看望姆妈,她们就在一起悄言细语,有时聊着聊着姆妈在一旁落下泪来,婶子、“奶奶”这时也会随着抹眼睛,擤鼻涕。

有了伟大的母爱,命运不好的姆妈,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孩子们在外人面前也活得有尊严,有底气。

因为姆妈面对别人的蔑视,不觉自卑; 逆境中,不觉气馁; 权贵面前,不觉矮人一等……

前些天我捋开姆妈额前的细发,惊见星星点点银丝,难道孩子们的青春是您的青春转嫁的么?我的姆妈!

如今我更加明白,姆妈的健康,就是留给子女们人世间最大的财富。

我的姆妈,您的孩子们多希望这是一场梦魇!愿姆妈早日康复,开开心心过好晚年每一天!

郑板桥说:当下心安,非图也,福报也。

秀美洪楼村歌扬

——回顾黄梅好声音银铃合唱团赴洪楼村演唱会

“自驾游,到洪楼”,这句时尚广告语,吸引着黄梅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让洪楼昔日这个偏僻的山村热闹起来了。

黄梅县五祖镇洪楼村,山清水秀,垅坪水库蜿蜒环抱;青砖黛瓦、错落有致的徽式民居,镶嵌在美丽的青山绿水之滨,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有红十五军后方医院、红十五军后方修械所旧址;这里有清代探花、一代名臣帅承瀛旧宅;青松下,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曾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的赵辛初夫妇安息在这里;这里有相传五祖弘忍所建、明代廉臣汪可受题诗“禅定池开千古月,凌霄峰带五湖烟”的禅定寺和桂树抱竹;这里还有古代农民起义军事据点,终年云遮雾绕的高山趸旗尖。

改革开放以来,昔日贫困山村,已变成交通便捷、亭台楼阁点缀在灵山秀水之间、处处鸟语花香的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依据洪楼村这个美丽乡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山水胜景,由王唤柳、邓记国、王澜作词,王澜作曲的洪楼村村歌《我幸福,我是洪楼人》于2018年10月几经打磨写成。

2019年4月14日,星期日。五祖镇洪楼村,一派喜气洋洋、热气腾腾的景象。他们正在准备迎接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

黄梅好声音基地银铃合唱团成员,按照约定,于上午8时30分到达洪楼村村部。他们顾不得欣赏村里秀美的风光,忙着搬音响、搬椅子……,县电视台特意安排记者刘超先生赶来报道。

演出在欢快的舞蹈《新时代跳起来》歌舞声中拉开序幕,以王澜老师演唱、大家和声的《黄梅飘香》让演唱会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压台戏是洪楼村村歌《我幸福,我是洪楼人》。由王澜老师主唱,男女队员伴唱。黄梅山歌韵味的旋律,深情的歌唱,深深地打动了洪楼村村民的心。

“哎呀嘞,一曲山歌唱黄梅,清清龙坪水,悠悠不了情,魏巍趸旗尖,飘飘绕白云,探花古宅今犹在,禅寺桂树抱竹生,红军战士树下唱,唱得我红楼解放满天星······山雀变凤凰,黄土变成金,山庄土菜三冬暖······洪楼妹妹花间唱,唱得我洪楼···好光景······”悠扬的歌声在整个山乡上空飘荡。

电视台记者采访村民,问他们对今天的活动有什么感想,其中一位村民说:“他们送演唱下乡,我们坐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好的节目,真好!”村干部裴主任、於利芳、郝国良喜上眉梢告诉记者:“感谢两位王老师和邓记国同志为我们村写了这么动听的村歌,感谢银铃合唱团为我们送文化下乡,尤其是演唱洪楼村村歌,村歌的传唱,一定会带动我们洪楼村旅游业的发展。”

下午,银铃合唱团的成员,先后游览了“观景台”“半岛公园”。他们又是歌舞,又是拍照,欢声笑语不断。为了领略禅定寺的桂树抱竹,他们驱车前往。车行了一段路程后,下车,听说要徒步四五里,大家轻装简从,感受这里的秀美山川。步行了一段路程,忽然有人发现了一片映山红,于是纷纷采摘,爱美的女士,不忘拍照。

到了禅定寺,终于看见了桂树抱竹。好大的桂花树,钉了一块牌子,上写“一级保护古树,树龄500年。黄梅县人民政府”。六棵茶杯粗的竹子,生长在桂树怀抱中。看来,禅定寺这里还真有灵气。大家纷纷抱树拍照。

下山时,走到停车处,这时,有村民告诉大家,那座云遮雾绕的山峰,就是趸旗尖,又称凌霄峰。无奈天色已晚,只能留待下一次再攀登欣赏。

(李滨,生于1970年,湖北省黄梅县人,黄梅县作协会员,《黄梅雨竹轩》责任编辑;受家庭熏陶,自幼喜欢文学,作品数十次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并入选《黄梅雨竹轩》出版发行)

文章来源:新华卫视 责任编辑:张志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华卫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新华卫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10-59447868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公布 | 联系我们
新华卫视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