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华文化 > 文化快讯
投稿

文化心灵的情结

2019-01-09 12:55:22 来源:新华卫视 作者: 责任编辑:唐菲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新华卫视(张和平、张卫东、高文玉)报道:

梁金安

梁衡是文化大家,他给我的书作序, 我很敬重他! 梁金安说。

72岁的著名传记作家梁金安是很有激情的人,但在提起同姓的文化大家梁衡的时候,神情却有些像小学生,他双手捧着当年会面时,记录的谈话笔记和梁衡赠予他的《觅渡》专著,字斟句酌地向我们讲述他们之间的故事——

梁衡(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著名文化学者)

我喊他梁老师,他却叫我梁先生

“梁衡是个大家,2007年退休前,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作为著名的文化学者,梁衡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就是我要找的人!”

梁金安曾给自己写了个座右铭——“写天下之新闻,探天下之奇胜;采天下之风情,扬天下之正气”。他觉得“梁衡正是这样的新闻人和文化学者”。

梁金安与梁衡同是1946年生人,都属狗。二人都曾在新闻战线工作,也都在退休后开始写书。

拜访梁衡,是为了梁金安自己撰写的《公仆周恩来》这本书。

2011年年末,这本书当时的拟用书名是《周恩来1976》,他把一份样刊寄给梁衡,梁衡很快就在自己的专著《觅渡》上题词,“梁金安同志指正 梁衡 二〇一二年元月十二日”,但阴差阳错没能见面。

 

梁衡赠予梁金安的专著《觅渡》和题词

梁衡在6月6日跟梁金安约定,2012年8月22日在人民日报社门口的茶室见面。

梁衡开门见山:“咱们不吃饭,一块儿谈谈就好!梁先生,听说你写了周恩来,你是好样的,退休闲下来写书,不容易啊!”听了这话,梁金安很受感动,写书的艰苦,只有写过书的人才能体会!

“我冒昧打扰了!”梁金安想表达敬意,梁衡却回答:“不是打扰,咱们是交流。”

刚见面三分钟,即有一种如胶似漆的感觉,“梁衡老师的气场非常强大,但为人却谦和随性。他那么文雅、大方、自若、神气,我叫他梁老师,他却叫我梁先生……”

梁金安感慨,文如其人,梁衡成为当代文学大家,当之无愧!

他写的《大无大有周恩来》,授权给我的书做序

梁金安请梁衡为这本《周恩来1976》写序,梁衡很痛快地说:“梁先生,你写的书和我写的书不谋而合。我写了一本《觅渡》,其中有一篇写周恩来的‘六不’(小编注:原文题《大无大有周恩来》),放在你这做引子,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周恩来是我最尊敬最崇拜的人,我今后还要写!”

梁衡接着说:“我们就是要写这些作品,社会变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我们不写谁写!”

梁衡写的文章,梁金安几乎都拜读过。但最让他有感触的,仍是《觅渡》一书中的同名文章《觅渡,觅渡,渡何处》,这是解剖瞿秋白精神追求的一篇散文。

梁金安1965年在黑龙江服役,冬夜里认真读过瞿秋白写作的《赤都心史》。

梁衡对瞿秋白的看法让梁金安很有共鸣——“他不是普通人,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有文才、画才、医才、翻译之才,瞿秋白能一夜之间翻译一万多字,你看,他多厉害!”

梁金安说,“那时候,大家都在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但我觉得,瞿秋白也是真正的仁人志士和革命领袖。”

就这样,二人从瞿秋白聊开去,在一起畅谈的两三个小时,“某种程度坚定了我继续写下去的决心”,梁金安说。

到伟人的故乡去,写大事、大情和大理

“我到绍兴,因为那是鲁迅写故乡;我到嘉兴去,是因为那里有茅盾;凤凰城我去过,我去凤凰是因为那里有沈从文……”梁衡娓娓道来,梁金安茅塞顿开。

对!写伟人,就要沿着伟人的足迹前行!

“他给我指明了方向,要写周恩来,就要到他的家乡,去取得第一手资料,周总理少年时看过什么书,故居是什么环境?等等,梁衡老师的提点,直指要害。”

为了写毛泽东、写周恩来、写习仲勋、写乌兰夫,梁金安退休后先后跑了200多个县,为的就是更贴近伟人的过去。

梁金安说,梁衡写的《关于写伟人》《文章为思想而写》等文章,对他写作伟人传记有很强的指导性。

他记得梁衡这样说:“毛泽东就是在窑洞里写出了《论持久战》。我们写书,就是向后人的倾诉。梁先生,请记住,赫尔芩曾说:‘书是这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训’。

“你写这些和我写这些,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心灵的写照,是……”茶话中,梁金安始终用笔记录着梁衡的“金句”,而这句话中,三个排比句中还差一句没记下来,让梁金安至今遗憾不已。

有启发的金句实在太多。

“新文化运动中,文人揭竿而起不怕杀头,争当为老百姓说话的文人。第一需要立场,第二要下基层调查,第三好记性不如淡笔水。”

“我们做事情是会磕磕碰碰的,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磕磕碰碰走过来的。写文章,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在国防大学仓库里写书算什么?看没看到《冰山上的来客》里面的主人公所处环境有多艰苦!”梁衡说着说着,就哼起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年轻时在西安接待过周总理的梁金安,原本只计划写一两本关于周总理的书,但后来每有战友、同事鼓励,加上梁衡老师的榜样力量,他就无法停下饱蘸深情的笔。

梁衡提倡写大事、大情和大理,季羡林曾评价梁衡的文章“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在梁衡的点拨下,梁金安反复揣摩,后来将书名改成了《公仆周恩来》,获得巨大成

众生都在觅渡,梁金安的《公仆周恩来》正式出版发行后,受到文化界的好评,以此为题的专题研讨会上,有人为此给梁金安鞠躬致谢,说“您写了一本好书”!

在这次谈话的影响下,梁金安还在《光明日报》发了一篇散文《一个人与一本书》,写的就是他与梁衡之间的这段往事。

文章来源:新华卫视 责任编辑:唐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华卫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新华卫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10-59447868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公布 | 联系我们
新华卫视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