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刘东汶著:《神奇智慧的古汉字》一书,已经出版问世了。作者刘东汶是全国理论界知名人士(请见光明日报1994,6,17头版名单),四十年来全国一流报刊发表过他的许多有分量、有重大影响的论文达300余万字,出版他专著、主编图书十余种,文字达600万字。此外,还有包括推广首钢承包制、速免农业税、大力发扬正能量等重大对策建议,得到国家采纳。
《神奇智慧的古汉字》一书,是作者自2006年始至今潜心研究的心血之作。在国内外,汉字字义研究著作汗牛充栋,但多是炒作如许慎等大家的训诂而成的著作。刘东汶则另辟蹊径,从萌芽和初创时期的汉字(主要是甲骨文阶段,有文字1700个);到艰难成长时期的汉字,主要是金文、大篆、秦统一中国的小篆阶段,汉字有4000个;西汉、东汉两朝,国家强盛安定,文字迅速增长,到公元100年东汉许慎作《说文》时,汉文字(以小篆书为主)规模达到9353个。此后,各封建朝代,不断增加汉字数量,到清朝《康熙字典》汉字已经达到47002字。新中国推广汉字简体字化,但限制了那些内容反复的汉字出现,把汉字规模确定在8000个范围内,而常用字则为3500个。研究汉字的产生、成长,整个汉字字义的大致确立,迅速发展,以及简体字化的历史过程,从汉字的发展历史出发,而不是从许慎等大家的训诂出发,这是保障我们正确认识汉字形成规律、正确定义汉字字义的关键所在。包括许慎在内的诸多汉字大家们,限于历史条件,他们中的大多数的人没有见识甲骨文,对金文、篆书、石鼓文也不甚了解,因而对于初创时期的每个汉字字义的初心是难以理解的。因此,许慎等大家的学识是应当学习的,但需要批判地继承。这就是刘东汶在十数年间对汉字精心研究时秉承的宗旨。
在国内外,刘东汶对汉字字义的研究开创了新途径。早在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的研讨会给刘东汶的邀请函中,就高度评价他在汉字研究领域的“独特建设和突出成就”,邀请他莅临研讨会讲座,并给予指导。2008年元旦刚过,联合国工会三位领导就当面邀请他去给联合国官员们,在午餐时间作系列汉字讲座。而我国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多年年会上,许多的代表和委员也以刘东汶观点来讲汉字的识繁写简问题。
他揭示了汉字字义形成的规律,他把四五千年里被人们看得神秘莫测的汉字密码,清晰地揭示给世人观看。把神鬼莫测的汉字还其来自人世间的生产、生活、以及还有人世间斗争的历史,使人们感觉到汉字的历史就是人们自己历史,汉字就是人们所处的自然界,汉字就是人间社会的反映。
从传说的仓颉造字,到甲骨文阶段,汉字中的象形字基本确立起来了。这些象形字(也是人们感官可以辨识的字,又称为感性字)就是汉字中的理性字得以大批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源泉。在汉字中,这些象形字(感性字)是作为字的部首(又称偏旁部首)出现的,在东汉许慎《说文》时部首有540个,到清朝《康熙字典》就只有300个。感性字部首是作为理性字的组成部分出现的。汉字中的绝大多数字是理性字,理性字是在感性字部首的组合和排列基础上形成的。
无独有偶,西方拼音文字的庞大字库是由300词根通过加前后缀等途径形成的。而汉字字库也是300个部首组成。看来东西方文化有曲径通幽啊!
汉字通过两个以上的部首结合,组成庞大的理性字量。纵观汉字的形成历史,每个理性字都是在少则几百年,多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才形成的。汉字从蛮荒中初创出来,到甲骨文阶段(商朝时)有文字1700个,到金文、篆书阶段,秦统一中国时文字有4000个,到东汉许慎有小篆体文字9353个,而后到清朝《康熙字典》楷书体文字有47002。新中国简体文字有8000个。以许慎《说文》作为汉字成熟阶段,那么从甲骨文阶段以来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此,就可以清楚看到每个汉字的形成是何等艰辛,又是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孜孜不倦探索的结果!对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事物的每个汉字,也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够给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结论。而世界上各种拼音文字的形成却是很不相同的,有的少则只需要几年,几十年,多则几百年就能够迅速形成。
汉字的字义形成既然是一个长达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那么就得从历史发展中去寻找其正确的字义了。甲骨文阶段是汉字初创时期,是汉字创造者们的初心的体现,因此,把握甲骨文中初创者的初心就显得十分关键和必要了。甲骨文中,对于有具象的人的眼耳鼻舌身心形等均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对于金木水火土,对于禽类,对于兽类等,都是用简洁具象的象形字来表现的,对于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必须牢牢把握,灵活应用。只有把握了甲骨文阶段,汉字的出现才不会是鬼神莫测的、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东西。
汉字从甲骨文阶段,发展到许慎《说文》的篆书阶段,就字义上来讲,毫无疑义是许慎《说文》阶段比起甲骨文阶段要准确和科学得多。同时也要看到,相当部分汉字的繁体字阶段(或者称为楷体阶段)比起许慎的篆书阶段,其字义也更科学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