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作者 陈志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祭祖扫墓、缅怀先人、悼念逝者的日子。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苏轼、杜牧、黄庭坚的诗,都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也饱含着各自的情感体验与人生感悟。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而清明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等农谚。
清明又从来与感恩相连。“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中国人最知恩,传说与清明节有关的故事,就是一曲“忠”与“孝”的绝唱。春秋时期,一个叫介子推的人在晋文公重耳饥寒交迫,陷于绝境之际,“割股啖君”,舍身救主尽忠。后来,晋文公回国执政论功行赏,介子推居功淡泊,悄然携母隐居绵山。晋文公感念生死之恩,久催无果,遂以山火相邀,不料介子推尽忠无求,宁愿被焚也不愿现身。熊熊大火真的吞没了介子推,懊悔不已的君王感念介子推,将介子推亡故之日定为“寒食节”,任何人不许动烟火,又将介子推用生命秉君的“清明勤政复清明”,铭刻于心,以“清明节”记之。知恩图报,就这样本真自然,无论君王百姓,千古使然。
“清明到,儿尽孝。”“清明临,报恩情。”清明,这是一个寄托追思、深情缅怀、无限书忠的光景。如果说,忘记历史是背叛,那么忘却感恩无异于德乏。这就是中国情愫,清明时节祭拜扫墓,何止是仪式,更是心灵的贡奉,无论是祭奠祖先,还是缅怀先贤,抑或追思亲人,感恩,永远是我们体悟生命流转、寄予无尽情感和锥心之念的日子;感恩,又在表明对先人敬畏和感激,正是对于现今一切恩情的在乎与回报,正是你对待生者、对待人生的态度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