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卫视河南王建明报道:
嵩县红堂村多措并举,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嵩县红堂村多措并举,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红堂村是国家级贫困村,位于嵩县黄庄乡东南18公里的大山深处,全村辖14个村民组、35个自然村,484户1668人,贫困户420户493人。耕地面积2091亩,人均1.23亩,林坡面积9750亩,人均5.7亩。群众生活在四沟四岭俩坡上,生活十分困难。根据实际情况,红堂村采取精神扶贫,教育扶贫,车间扶贫,种植、养殖业扶贫等多项措施努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嵩县红堂村开展扶志教育。
组织贫困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大力弘扬“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自力更生”等精神,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树立主体意识。选树一批以王兴伟、黄章伟、贺天娃等为代表的立足自身实现脱贫的奋进典型和带动他人共同脱贫的奉献典型,用榜样力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和斗志,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宣传红堂村脱贫致富先进典型,总结推广脱贫致富成功经验,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形成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
二、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持之以恒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红堂村评选出以武勉、贺大鹅、王征、赵松云、路红见为代表的五好家庭;以王莲叶、武庆仁、许毛女、胡勉等为代表的道德模范,以孙密许万军、姚继花为代表的“好公婆”。
以杨小平、荆多、姚美玲为代表的“好媳妇”;以赵娟、赵龙、贺小鹅、付捞为代表的卫生光荣户。
三、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和就业。
红堂村里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开展转移就业,开发扶贫岗位,在红堂村建设扶贫车间,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二项稳定脱贫项目。加强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培养,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提高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程度。完善产业扶贫奖补措施,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脱贫。采取劳务补助、劳动增收奖励等方式,提倡多劳多得。红堂村面对外出工务而造成的留守妇女多又无事可干的问题,一是通过各种关系2016年元月份为红堂村争取到了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加工鞋帮子,解决了贫困户30名妇女就业。二是经多次考察联系,又成功引进制衣厂一个,同年12月底服装厂开始运营,能解决50人就业,目前两个厂能够解决红堂村80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由于就业人员随意性比较大或多或少,经常上班有50人左右)。帮助贫困群众足不出远门,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转移一批劳动力,脱贫一批贫困户”的目标,挣点零花钱,这是红堂村贫困群众到就业扶贫车间打工的初衷。昨天还是闲散的农民,今天就成为车间的工人,让更多的贫困群众进入车间成为“产业工人”,从而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筑巢引凤助农脱贫。真正实现深山独居户、散居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
四、促成一批对子,助长一群学子。
借助嵩县旅游“帮扶一个贫困户,嵩县山水任你游”活动的东风,开展红堂村贫困学生摸底调查工作,设立了电子邮箱,动员村里困难大学生报送信息,并积极与县旅游局沟通联系争取支持。第一书记王建明还亲自通过自身朋友圈、微信好友圈发布信息争取爱心人士结对帮扶。所驻村学生袁双会、王裴裴、雷珂阳、郭静丽、郭鹏埔因家庭贫困上学困难、随时可能辍学,但最终通过微信等方式解决了贫困家庭上学难的问题、圆了孩子们的上学梦(嵩县双语学校每学期资助王培、雷珂人民币4000元,白云山云湖宾馆每学期资助郭静丽人民币2000元,在北京发展的同学程静晓每学期资助袁双会人民币2000元,直到孩子们完成学业)。
五、 提供一份午餐,解放一批学生家长,释放一批劳动力,脱贫一批贫困户。
嵩县是个贫困县,按照国家政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每天都能享受到以午间加餐、企业供餐等形式的价值4元的生活补助,因为黄庄乡南河片的五个村占线长,交通不便,一直实行的是午间加餐,即每名学生每天上午发一次营养餐:一根火腿(或一个鸡蛋)、 一盒牛奶、一个面包。刚开始学生们都觉得很新鲜,但时间长了,就出现了问题,学生们不再稀罕这些东西,垃圾桶里时不时都会出现整盒的牛奶或者整个的鸡蛋,这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不仅造成了浪费,让学生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而且更严重的是学生的营养跟不上。这个形式南河的5个村已经说了好多年,餐饮公司一直都没有同意,因为我们这里学生少,路途远,从各方面算都是赔本买卖。王 建明书记看到这种情况后,来回奔波于各有关部门和餐饮公司,最终通过努力改变了营养餐形式,不再发放牛奶等食物,而是将每天的午间加餐变为免费午餐,有餐饮公司专门负责,这样,包括走读生在内的所有学生中午全部在学校吃饭。就这样,在王书记的努力下,南河5个教学点320余名孩子们都吃上了每天中午的这顿免费午餐,就算是只有16个学生的甲庄学点,王书记也坚持让餐饮公司准时将热腾腾的午餐送达。学生们的午餐很丰盛,餐饮公司每周5天变着法子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营养餐,这不仅大大减少了浪费现象,而且有效的保证了学生们的营养。学生们高兴了,家长们对此也是赞不绝口,因为他们可以安心地上坡干活,再也不用为放学的孩子们而匆匆放下锄头回家做饭、出门赶集也不用再惦记孩子没有午饭吃;学生的午餐解决了,家长也没有后顾之忧,还可以到村里的工厂里打工挣钱,尽早脱贫致富奔小康。每每提起这个,家长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这真的是要感谢我们的好书记。
六、引好一个项目,激活一方经济。
针对红堂村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唯有引项目、调结构,方能激活经济发展。一是想方设法引进交通项目,筹措资金46万元,对黄六耙至安坡4公里道路进行了全程硬化,彻底改变了过去路窄坡陡、坑洼不平和“雨天水泥路,晴天扬灰路”的面貌。二是打破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种植结构,引导农户大搞养殖业和中草药等的种植,香菇种植32万袋、花椒210亩,核桃210亩,中药材252亩、小杂粮150亩,村民养羊800只,养牛100头、养猪500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七 、干成一件实事,温暖千家万户。
协助村委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复核工作,完善各项工作资料,确定贫困户132户493人;落实“帮扶走访日”制度,组织局全体职工开展对接帮扶活动和夏日送清凉活动及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共计20余次,送去米、面、油、衣等慰问物品价值4万余元;开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排查摸底工作,走访调查确定26户28人,组织县妇幼保健院、县黄金医院和洛阳中医药学校附属医院入村进行义务诊疗。特别是得知郭庄患有严重的精神病时,想方设法与县精神病院联系,并亲自护送、安排患者到精神病院住院治疗;为村委对面道路安装安全防护栏150米,解决了路过村民和附近村民的安全问题;和县老促会,食药局等有关部门沟通争取资金13万元修复黄六扒水库,解决了群众的安全饮水和灌溉问题;争取资金为服装厂、鞋厂的新厂房建设垫地8亩,400平方米的新厂房已竣工,解决了两个厂分散、管理不便,租房、增加村负担等问题;协调光伏发电建设性用地12亩;投入二万余元购置大米、食用油等慰问物品,对132个贫困家庭开展“平安红堂、红堂安康”为主题的迎双节访贫问苦活动,使他们过上一个祥和、暖心的春节。
八、帮好班子,强化组织建设
王建明驻村以来,一是始终坚持把“建班子、带队伍”作为核心任务,引导村三委班子加强团结、同心协力,营造真抓实做、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多次带领村三委干部到周边亮点村参观学习。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七一建党节在全村75名党员中评选出:姚继瑶、武庆仁等12名优秀共产党员,形成了树先进、抓典型,“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二是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抓好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为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村工作程序,帮助村委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及便民服务机制,以前便民服务中心面积较小,年初扩大了服务中心场所,增加了打印复印和饮水设备,提高了群众对基层党组织服务的满意度。四是严格按照党员发展标准,配合村党支部有计划的培养致富能手和先进村级干部加入党组织。培育积极分子4名、转预备党员1名、转正1名,后备干部1名。一批“能人”加入了党组织,为村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班子的战斗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 王建明驻村以来,一是始终坚持把“建班子、带队伍”作为核心任务,引导村三委班子加强团结、同心协力,营造真抓实做、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多次带领村三委干部到周边亮点村参观学习。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七一建党节在全村75名党员中评选出:姚继瑶、武庆仁等12名优秀共产党员,形成了树先进、抓典型,“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二是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抓好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为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村工作程序,帮助村委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及便民服务机制,以前便民服务中心面积较小,年初扩大了服务中心场所,增加了打印复印和饮水设备,提高了群众对基层党组织服务的满意度。四是严格按照党员发展标准,配合村党支部有计划的培养致富能手和先进村级干部加入党组织。培育积极分子4名、转预备党员1名、转正1名,后备干部1名。一批“能人”加入了党组织,为村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班子的战斗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王建明同志就是这样,心系贫困村痴情不改,情牵红堂村无怨无悔,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描绘着驻村工作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