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投稿

奇观初见 祁门的这场建筑设计竞赛 看点十足

2024-07-14 06:26:42 来源:世界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华彩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据世界新闻网安徽讯(记者周淮民/图文祁红)7月13日,一场主题为“开祁门 见奇观”的城市更新策规一体及建筑设计国际竞赛的决赛在安徽祁门拉开帷幕。全球优秀设计团队在此集聚,灵感火花喷射涌动、创意思潮碰撞交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这场竞赛刷新了人们以往对于祁门的固有印象,祁门的美学价值与发展潜能被重新审视和挖掘。

a3115c42c0f1f4f683d40c67813e7bd0.jpg

该竞赛自4月开启,围绕祁门县古城区东街历史文化街区及金字牌瓷厂瓷茶文化创意园区2个竞赛地块,在为期30天的公开招募期间,共吸引来自全球各地263组参赛者报名,收到近百份设计方案。经过前期评审团谨慎、专业的层层筛选,2个地块的前三名,共计6名选手将进行最终角逐。

活动现场,祁门县人民政府县长江成永分享了他眼中兼具山水人文的五色祁门,绿色是“生态王国”的美誉;白色是徽州瓷器的灵魂;金色是“御医故里”的辉煌;红色与黑色则分别代表着祁门红茶和安茶两大茶类,一“红”一“黑”,共同演绎着中国茶界的新“祁”迹。他向全国乃至全球发出诚挚邀约,希望更多的合伙人参与祁门的发展建设,将创意融入祁门这片热土。

fea8d93f69ccb6d59e9a6788daa16352.jpg

决赛在充满“瓷”创意元素的祁门瓷情部落民宿内火热开启,来自五湖四海的“最强大脑”汇聚一堂。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顶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乌镇旅游创始人陈向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翔宁担任决赛总评审,分地块评审则由业内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8名专家担任。同时决赛还邀请12位深耕于城市更新、品牌管理、商业运营等领域的知名从业者作为决赛现场的特邀观察员。

比赛宣布开始,6组选手根据抽签顺序依次进行方案讲演。选手们结合在祁门的所见所闻、对祁门的所思所想,对各自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细致解读。选手讲演完毕后,评审根据选手表现及方案展示进行了点评与评分。最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数城未来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隐居(浙江)度假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团队,安徽新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联合团队分别获得东街街区和金字牌园区地块的优胜奖。

239be840274978f8985b3c859c3e70f2.jpg

随着职业竞争和生活压力的加大,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不再是年轻人的“最优选”,中小城市、县城乡镇的市井烟火、诗与远方则受到追捧。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人们更愿意寻找一处美丽宁静又有着独特韵味的小城来洗涤身心的疲惫。祁门作为一座“宝藏”小城,拥有数不清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更需要吸引四方来客、留住本地创客来投身城市的发展建设。

地处“月照三星,三星拱月”的“大黄山”和“衢黄南饶联盟花园”腹地的祁门县,处于长三角一体化、杭州都市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多重战略叠加区域。“生态王国、红茶之乡、御医故里、千年古县”,祁门的四张特色名片熠熠生辉。境内四大水系蜿蜒逶迤,88.64%的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榜首。祁门红茶似花似蜜,祁门瓷器洁白细腻,从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到斑斓多彩的乡土民俗,从固本培元的新安医学到古剧芳华的皖南戏曲,祁门的山水人文相互交融映衬。

基于祁门的区位机遇、生态优势和文化底蕴,本次大赛中的两组项目,旨在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有机串联及盘活祁门县的文化资源、产业资源及文旅资源。近年来祁门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统筹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推动城镇产业发展及县城更新升级,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全新场域。以开放式的创新精神推开祁门之“门”,通过更多具有公共性的品牌与事件的介入,吸引更多群体与产业的关注与留驻,祁门蕴藏的无限潜力与能量正在持续释放。

63705455be49e7f522492f2aabe274a0.jpg

据了解,安徽·黄山·祁门城市更新策规一体及建筑设计国际竞赛由祁门县人民政府主办,祁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祁门县农业农村局、祁门县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并由一筑一事策划执行。

0fa469e7e90ab0c2b96c5cd23a4548d2.jpg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文章来源:世界新闻网 责任编辑:华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华卫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新华卫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10-59447868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公布 | 联系我们
本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