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周小舟)回顾2024年,“楚怡”思政创新团队在邵阳县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热情支持下,踔厉奋发,走过了一段辉煌的成长路。
一、敬业修身——师德师风建设
在引导教师们坚定政治方向、遵守师德规范上,“楚怡”思政创新团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
1.召开专题研讨会
为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2月9日,周小舟老师组织大思政团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
2.参加专家指导讲座
8月底,“楚怡”思政创新团队全体教师学习了湖南省机电职业学院电梯系党委书记邓教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讲座。这场“弘扬教育家精神,做大先生”的专题讲座,使得教师们从“新窗口”看到了大希望,坚定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信念。
3.开展红色研学
9月26日至27日,思政团队7人携同班主任组织高一年级8个班学生参加了“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共同学习了伟大的毛泽东同志一家人的人民情怀、革命奉献与好学精神。
4.缅怀革命英烈:
3月29日,在学生处、团委的组织下,师生近200人前往邵阳县青松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举行了清明祭英烈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5.传承美德家风演讲:
3月29日楚怡思政团队周小舟、周雨微、曾佳容、刘思广等参加《好家风、好传承》演讲,厚植教师家国情怀,传承良好家风,培育良好作风。
二、以赛促教—提高团队教师能力
2024年下期,团队年轻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职业之星比赛、微课比赛;同时曾佳容老师参加邵阳县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教学基本功竞赛高中组三等奖;肖玖玖老师参加邵阳县心理课教学能力赛获高中组三等奖。
2024年上期,思政团队参加市教学能力大赛,获二等奖。
团队兼职教师吴文秀获得语文教学设计与展示省三等奖,陈婷婷老师参加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省三等奖。
教师成长上,团队1名教师初选进入省“楚怡”教学名师项目,2名教师进入县级骨干教师,1名教研优秀工作者。
三、以研促教——课程教学改革
“楚怡”思政创新团队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样式,寻找学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1.“传统文化+思政+心理”融合教学
高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每班每周1次,净化心灵。
2.教育教学成果获奖
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研究,破解中职生教育转化难题,并积极组织课题研究工作,并申报县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先后获县二等奖、市三等奖。
3.课题研究
2024年6月,《中职学校弘扬“楚怡”精神实践研究》课题通过省厅验收,还有“幸福班级建设”“多元心育融合”预计2025年6月结题,“职业素养培训”2026年结题。
4.集体备课
团队分高一组、高二组、心理课组,3个组从2024年11月开始试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按照课程标准,从2025年2月正式执行。同时,照顾各班的专业特色,适当增添或更换部分具有专业特色的故事资料。
四、活动育人——积极推进教学创新
思政团队联合学生处、团委,积极开展十项“大思政”活动。
1.读党报活动
学校午休集中读报,学生晚休自由读报讨论。
2.诵国学经典
高一高二学生晨读国学经典,感悟做人道理。诵读《弟子规》《大学》《论语》,诵经典、知感恩,习礼仪、正人品。
3.唱红歌比赛
红歌凝聚革命者的志气与豪情,传承红色基因,唱红歌,聚正气。
4.志愿服务活动
5.职业生涯规划比赛
6.心理健康教育
7.学生辨论赛
8.学生演讲比赛
9.班级菜园
劳动让学生体验生活的不容易,热爱劳动,专注劳动,快乐劳动。
10.班级体育活动
五、大爱志愿——强化社会服务
1.家校共育——家庭教育指导
华交才副校长专题讲座《家校携手共育的现实路径与案例分析》:表示教师在家校合作中重视四种能力的提升,即育人反思力、心理关怀力、沟通表达力、团队协调力。随后,华交才从“正观念、探根源、巧沟通、谋合力”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为参训教师们提供了家校同行、共育成长的具体有效策略。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志愿讲座
2024年元月在邵阳创新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
2024年8月周小舟老师受邵阳市心理教育学会、邵阳县图书馆邀请来到塘渡口镇第五完全小学开展了一次“父母学堂”公益免费讲座,本次活动主题为《如何培养好习惯》。塘渡口镇第五完全小学的家长及孩子参加此次公益活动。
3.大思政课程培训
2024年12月初,组织年轻教师、班主任积极参与课程思政能力培训和比赛,提升大思政团队育人能力。
4.团课与心理课
六、好习惯伴我行——育人成效
坚持把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工作重点,让持久的行为锻炼内化为孩子们的优良品行,并取得一定成效。
1.“好习惯伴我行”综合治理常态化
2.阳光德育活动
5月与10月,团队组织团队辅导——阳光德育活动,助力学生身体的精气神与心理状态同步调整。
3.文明健康班级评比
展望未来,邵阳县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楚怡”思政创新团队全体教师将继续“拓荒山”“攀高山”“赴群山”,为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