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华文化 > 文化快讯
投稿

浅论“中国梦”

2017-10-17 16:58:56 来源:新华卫视 作者: 责任编辑:唐菲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摘要:里程碑的十八大及全国两会,点燃了13亿公民的期待和梦想,汇聚着人们表达希望、凝聚共识、砥砺奋行的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阐释了中国梦,在十八大强调中国梦。“中国梦”不仅意味着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富足,更重要的是人民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下面我从科技、文化法制、强军、安全等五个主要方面进行一一简单阐述。

“科技梦”助飞“中国梦”

 新华卫视四川讯(张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他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85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他进一步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1988年,他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春,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伟人连续多次强调这一真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所以,“科技梦”助飞“中国梦”是毫不含糊的事情。

中华强国梦,不仅凝聚了百多年来炎黄子孙的价值理想与追求,也集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宏图目标;不仅昭示了国家与人民走向富强未来的宽阔路径,也展示着科技事业繁荣发展的璀璨前景;不仅鼓舞了十三亿人民精诚团结、拼搏向前,也激励着各行各业攻坚克难、勇攀险峰;不仅赋予了五十六个民族神圣的时代使命,也赋予科技战线沉重而荣光的历史责任。“中国梦”是一个有着中国特色的复合型理念,它体现了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国走到今天的政治、哲学、经济、法治、文化、科技、社会等各方面的时代最强音。

中国梦连着科技梦,科技梦助飞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科技是原动力、甚至是核动力。给我一个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这个支撑点就是科技。科技要先行,要创新,要当先锋。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前提是科技事业大发展、大飞越、大进步、大繁荣。这一过程必将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显现身手的课堂、大有作为的天地。为此,从上到下的科技工作均要立足于国家中心任务,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聚焦民生福祉,坚持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关键环节开展科技攻关与创新,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两百多年前,一个“美国梦”搅动了美洲,两百年后,一个强大的美国屹立世界,“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美国也因此成为全球成功人士的摇篮;六十多年前,大洋的彼岸,一句“我有一个梦想”响彻全世界,马丁路德金的事迹就一直为人们称道;而在大洋的这一边,艰苦卓绝的人们百多年来一直努力地编制着另一个更为宏伟的梦想“中国梦”——一个伟大民族的强盛之梦。

中国梦流淌的岁月,传承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你看:“夸父逐日”展现了对宇宙的藐视,“精卫填海”讴歌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嫦娥奔月”凸显了对中国人对天空的征服,“庄生梦蝶”体现了思想的自由解放,“万户飞天”表现了对追求的大胆探索……从盘古的开天辟地到秦汉唐宋元明清,中国人追梦的脚步一直从未停止。为了达到上善梦境的彼岸,去不断尝试、探索、创新和冲撞。于是,有了思想家屈原、教育家孔子、兵法家孙武……;有了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有了祖冲之、毕昇、华佗、鲁班……使古老的中国异彩纷呈,名响万邦;有了丝绸、瓷器、漆器、青铜器……远涉重洋,光大了华夏;有了浩若烟海的中华琴棋书画、京腔越剧、诗词曲联赋,这一切,成就了中国伟大和不同凡响。

五千年的波谲云诡,五千年的坎坷屈辱,让无数炎黄子孙痛澈心脾:圆明园的毁灭大火,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卢沟桥上的断头狮子,南京城里的烧杀抢掠……残酷的战火蔓延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勇敢的中国人民擦掉眼泪,揩干血迹,展开了对八国联军对日寇不屈不挠的抗争:孙中山在黑夜里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硝烟的土地上运筹帷幄;邓小平高瞻远瞩,指引多灾多难的国家从狂风暴雨中神奇走过!在现实而今大张旗鼓提出中国梦的时代,无不牵动每一个地球人特别是炎黄子孙的神经。

20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曾经一片繁荣,却存在着创造力不足的缺憾。中国制造走向了全球,在世界各地都能发现“made in china”的标志,从简单的日用品到家用电器,再到尖端科技产品,无所不容。然而我们的企业也就只能充当别人的组装车间,我们能制造很多产品的核心部件,却无法缔造属于自己的主心骨,只能将一笔笔高昂的专利费拱手他人,永远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技术的落后何时能上?创新的滞后何时能改?“中国创造”可谓坎坷重重,路途遥远。

不曾想到,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中国创造”已是遍地开花、硕果累累:“神舟”十次飞天,“嫦娥”数次探月、“蛟龙”自由入海、“天宫一号”畅游太空、“中国高铁”延伸到国外、“五代隐形战机歼20”惊艳亮相、“大型运输机运20”横空出世,“航母舰载机歼15”狂卷海云等等,都是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结晶,谁说我们创造力不行?整个国家如此,企业创造力更令世界刮目相看,据报道,2012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专利申请国,使中国的经济和产业影响力具备了创新优势。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说,发明者和公司——2011年在中国向专利部门提出52.6万项申请,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五千年的斗转星移,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五千年的风云变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承载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丽现实离不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为密切,中华民族已经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发展经济的战略高度。从“邯郸学步”到“中国制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当年一代人心中的科技梦变成了现实。科技梦是无数中国梦中的一个,经济大国梦、法治民主梦、文化强国梦、社会富民梦……无数个梦想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能实现创造创新的中国科技梦,也一定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文化梦”精彩“中国梦”

伟大之华夏,因文化而恭列四大文明古国,浩瀚磅礴之文明精彩了世界五千年。还能继续精彩下去吗?回答是不容置疑的。

华夏,文化之梦、文化之民族、文化之中国,源远流长。从大家熟知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到汉赋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戏剧、清小说及现代文学艺术等各有特色的恢弘当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星空、浩瀚江河的文化精萃的宏博与精湛。尧舜嫘祖之所以成为华夏人文初祖,是他们初建国家、鼎定九州、发明医药汉字、驯蚕缫丝织布,使人类从野蛮走向了文明;汉唐之所以成为盛世,除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光耀四海的中华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万国朝贺、中华文化远播海外、赢得世界尊重的重要因素。同样是文化这根内在的精神纽带、精神家园,培育了中华五十六民族血脉同根、血肉相连、生生不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凝成了民族自信、民族团结、民族创新的民族精神。盛世生威,乱世聚心,和平发展,遇敌同仇,成就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分分合合、终成一体的大格局,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蓬勃发展。因此,“中国梦”中的“文化梦”,不是空穴来风,不是凭空想象;是历史的传承、历史的需要。它根须植于深厚的文化传统,枝干发于五千年历朝历代,果硕累累结于当今盛世。

“中国梦”涉及富民强国的各个方面,“文化梦”当然不可避免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有着上下五千年璀璨文化史、四大文明古国之称的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启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成为文化强国,是应有的章节、宏伟的历程。印刷术、纸张、笔墨、汉字创造的国度,文化先进了几千年,难道在我们这一代面前裹足不前?因为,文化艺术,是一个国家的丰富血肉,是一个民族的畅通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快乐家园。当“文化中国”绽放世界,“文化梦”将让“中国梦”更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丰富精彩。文化发展既标志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况,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文化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者!

虽然新中国前三十年的一个又一个运动阻碍了文化的进程,但从1978年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向开始,“改革开放”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由此开始了新时代“文化梦”的启程之旅。在1979年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党中央作的《祝词》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的文艺发展,并在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新的阐述,明确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为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从那时起,文化创造进入了新的活跃时期。进入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分,纳入国家议事日程;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更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放到了重要位置,进行了全面论述,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命题作了深入的分析。社会上下对于文化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化更加全面,形成了新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直到今天“中国梦·文化梦”的推进。就更需要一批大师的涌现,就需要更多的有正气有骨气的大师出现,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季羡林、钱钟书......。

“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强大、军队强胜、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更是文化艺术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使各个阶层逐渐得到满足、得到享受、得到愉悦。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再好的物质生活,精神家园一片空虚、渺茫,是会感受不到幸福和心灵的快乐。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即使经济发展再迅猛、军事力量再强大,精神家园缺少、停滞乃至荒芜,充其量只能荣耀一时一地,很难长久、很难跻身现代世界强盛民族之林,更莫说影响世界翘楚世界了。比如清末的北洋舰队实力比日本就强大许多,为什么不堪一击呢?因为清末的朝廷与军队整个精神萎靡。

今天,全球经济仍然面临复杂的挑战,中国的发展已然成为世界的一个亮点。如何在今天的新平台上展示中国新的文化创造活力和能量是我们铸就“文化梦”必须深思和拓展的。在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世界竞争力的当今世界,文化梦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个国家、民族长久生存到更好发展、更快进步、更加强盛的现实需要。我们常常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我们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文化大显身手的时候。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依赖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梦”是五千年悠久历史的责任,是“中国梦”、“民族复兴之梦”的现实需要。

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在当下已越来越重要,让一个“魅力中国”“活力中国”“强盛中国”放射出华夏文化的吸引力是当务之急。放眼世界,中国“文化梦”在一个个积累、一个个实现: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一批批的外国学生涌进中国留学、舌尖上的中国走红世界、大量优秀项目进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大批的中国文学艺术进入世界各国并在世界大赛中获奖、中国作家莫言结缘诺贝尔文学奖等等,都是我们在做“文化梦”的过程中,不当井底之蛙、不盲目陶醉于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掘文化的潜在动力、内在魅力,推动文化繁荣与发展,以各种形式,助推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就需要更多的以传承国粹为己任的文学刊物网站出现,如我们的《嫘祖文化》《嫘祖文艺》《嫘祖风》《嫘祖研究网站》等。在使我们的精神家园更加富有的同时,让世界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凝重与悠远、精彩与宏博。“文化梦”让“中国梦”变得更加具体更加丰富更加多彩更加有内涵。

一百多年前的1908年,中国现代文化的伟大先驱者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未来的期望:“内之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外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指出这将使中国“屹然独立于天下”。今天,“文化梦”使我们已经接近这一伟大的目标。也就是说,目前,中国文化发展喷发出巨大的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文化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建立,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文学艺术创作呈现繁荣局面,多种文化媒介共荣共生,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综上所言,我们认为,在这一伟大的事业中,首先,中国文化的发展要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新格局中建设和发展中国文化具有导向的独特的重要意义;第二,充分认识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文化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提高认识,增强信心;第三,在文化发展中,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传承与借鉴的结合,注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大力培养文化人才、引进人才、重用人才,以法治充分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这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第四,全面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要求,更是世界对我们的要求。

精诚团结,劈难破险,继往开来,创造璀璨。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寻求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铸就“文化梦”,精彩“中国梦”。

强国梦圆在今天,匹夫有责勇上前。

文化兴盛责任重,无愧天地好儿男!

“魅力中国”“活力中国”“强盛中国”——“魅力中国”、“活力中国”、“强盛中国”

“法治梦”保障“中国梦”

幸福和梦想靠什么去实现,靠什么去护航?它的基础是什么?

古人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公民是国家的主体,是社会的基因。法治国家区别于人治、专制国家的主要标志,就是全体公民是否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在法治中国的今天,应当让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利益公平,成为全社会奉行的基本准则。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得到严格落实,让人权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让每一个人都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所以,中国梦必靠法治梦才能实现。法治兴则家国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国家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24字诠释,充分体现了这一切。

建设法治国家决不是要建成孤立封闭、自我服务的“法律王国”,而是要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提供法治支撑和保障,使法治贯穿行进发展的全过程,覆盖国家治理、社会管理和人民生活各领域。在法治中国,应当让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和健全、更加有保障,让经济发展更加健康有序,让社会运行更加稳定和谐,让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与法治中国相伴而行,这才是中国梦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新境界,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国家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奋斗目标的高度一致性,这是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全面建成富强社会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根本动力。

当所有社会成员自觉学法遵法守法,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才会形成巨大的法治力量,实现全体国人的中国梦想就不再遥远

“法治梦”是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内在要求。对于国人来说,要坚持务实精神、创新精神、汇聚一切正能量,攻坚克难,努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梦在前方,正扬帆起航;国人只有上下齐心,精诚团结,奋力拼搏,才会实现富强。

可梦实现的前提是什么?毫无疑问,只有和谐平安,才能不断汇聚正能量;安居乐业,才能助推梦的实现;只有用法治,才能为中国梦护航。平安是基楚,和谐是根本,法治是保障。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梦想,但所有梦想的实现都需要一个基础,那就是平安的社会环境,和谐的经济环境,公平的法治环境。

要用法律护航美丽中国梦,严厉打击破坏这个梦的违法犯罪行为。违法犯罪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也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要坚决严厉打击。特别要打击建筑领域、药品领域、食品领域等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切作奸犯科。贪贿渎职犯罪,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严重阻碍国家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所以更要特别严厉打击,公务员知法犯法,应该罪加一等。自古“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有效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法治中国”。近二三年国家着力打大老虎就充分体现了法治的威力。建设一个法治政府、法治国家,要重点突出法律和依法办事在整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而老百姓的中国梦,既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法治梦要挺起人民的脊梁。所以,我们要在不断的实干中,捍卫她、维护她、实现她,为真理张目,为正义说话。

人权得到尊重,人民享受着良好的治安、优美的环境和健康的饮食,这些都离不开法治中国梦的建设。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富强中国都是中国梦的目标,而法治中国既是中国梦的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法治,其制度核心就是限制公权力。通过对公权力的限制,保障公民的权利,围绕这一制度核心建立起来各种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方法,形成一个保障公民利益的法治体系。中外历史发展的实践昭示,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梦”既是中国梦的具体宏伟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障和动力,更是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内在要求。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每位公民的自我实现之梦,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法治的关切和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幸福感不仅表现在物质利益的愈加丰富上,更可能体现在自由、正义、平等、权益保障等法治文明的层面。良好的法治环境,正是以符合社会和人的科学发展规律与正当诉求的规则体系来保障人的权利,促成发展过程中各类主体的协调与和谐,把自由、正义、平等、权益保障等美好的梦想,逐步变成现实,即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工作状态、生活状态。没有法治做后盾、做保障,利益就会处于不确定状态,幸福就会打折扣,国家和社会就不能长治久安。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中国梦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家独立和强大不懈奋斗的梦想。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途径。列宁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孙中山在1912年时指出:“中华民国建设伊始,宜首重法律。”(《祝参议院开院文》)。1954年宪法确立了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为中国梦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同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历史任务,十分正确地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16字方针;1982年宪法确立了法制的统一和权威,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使“中国梦”进一步走上了民主法制的轨道。1986年邓小平提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论断,将经济建设与法治建设共同推进,这是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后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建成,使国家经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都能够按照法律有序运行。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以上一切都说明一个道理:中国梦是一种法治理想,也是民主精神的体现。宪法是立国之基、政治之本,也是中国梦的合法性基础。中国梦是人民意志、人民利益、人民愿望的集合体。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梦的价值基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梦的根本目标,因此,中国梦与自由、公平、平等、民主、权利等价值密切相关,它们借助法律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中国梦的价值追求的恒久性。国家秩序是一种法律秩序。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必须要提升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法治化程度,使中国道路充分体现法治精神、法治价值和法治智慧。

老子《道德经》有言:“以正治国”。治国的正道在于公平。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坚持不懈地发展生产力,更要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使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充满信心。中国梦不是抽象的,它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习近平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包容性增长,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分配公平和权利公平。在社会利益有分化的条件下,更要尊重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使人民群众在关心国家公共事务中感受到中国梦的正能量。要让社会困难群体得到必要的帮助和保护。

中国人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安邦富国、大道行于天下的理念,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这是家国情结的体现。中国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懈精神追求,既强调国家、民族与人民之间的责任关系,又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公民个人自我实现的相互依赖性,也强调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精神建设、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六位一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这关系到中国人心灵家园的构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要义在于尊重治国规律,遵循法律规则,洞察国情,体恤民意,维护正义。要增强文化自信,重视吸收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将之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思想资源,形成保持未来发展良好势头的政治推力、思想推力和文化推力。要塑造大国伦理,打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家形象。那么,“中国梦”的实现就指日可待。

' 强军梦”捍卫“中国梦”

五千年史实昭示我们:人强军乃强,军强国乃强。

二十世纪,是中华民族屈辱、动荡、新生的艰难时代,是最令全体华夏儿女刻骨铭心的一百年,因为军弱国弱而饱受凌辱。

二十一世纪,是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时代,是最富有挑战的岁月,最能实现强国梦的发展目标。这个实现强国梦的过程,定将是全球战略格局重塑的过程,是中国人能否彻底扬眉吐气的过程,是中国能否翘楚世界之林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欣喜,也会有阵痛;有坎坷曲折,更会有丰硕成果。

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对加强新时代军队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上任后即提出“能打胜仗是核心”、“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贯穿这些指示的一条红线,就是强军思想。强军梦,强军目标,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一脉承传,相互融汇,鲜明地凸显了贯穿其中的“强军”主题。这是站在新高度对强大和发展中国、实现中国梦的战略谋划,是对军队建设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为全国全民族的最高利益——实现强军梦、强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

强军梦就是强民梦、强国梦,民不强、军何以强?军不强、国何以强?清朝末年就是明证。清末导致了中华民族的衰败,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仁人志士和亿万尧舜儿女的伟大梦想。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建成法治、民主、文明及和谐、健康、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这是发展强大中国、强盛中华民族的总任务,也是各党各派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强国梦。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中国国家建设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强军梦、强军目标,是国家的总任务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因此,强国梦很明显地包含着强军梦,建设一支听国家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强国梦牵引强军梦,不实现强军梦何以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支撑强国梦,两者互促共进,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有机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在强国的总体布局中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只有按照强军目标,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强经济乃是强军的保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没有强大经济何以备战、何以赢战?盛世唐帝国的末年,破败的经济,民不聊生的经济,导致了民众的揭竿而起使王朝变更。说又说回来,如果没有相应的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作后盾,经济实力再强大也难以避免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北宋兴盛时期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但因“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国策,终致元人入侵而覆亡。惨痛历史教育我们,在弱小的军事实力之下,国家越是富甲四海,就越会引来贪婪的目光和入侵之祸,比如清末,比如八国联军的横行。

中外史实更昭示我们:能战方能止战,善战方能赢战。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但军事落后,近百万军队竟被数千英军击败,国家很快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这是为什么?清朝军队虽然人多,但不会打仗、不能打仗、不善打仗。对于大国来说,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支撑,和平发展只会是一厢情愿;有了强大的军队,不会打仗加上腐败,也是不堪一击。腐败是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天敌。2014年是甲午年,而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堪称中国军队的沉恸一页。当年中国海军覆没,固然有科技落后的原因,但军队腐败不能打仗更是不能回避的历史教训。1987年国防部长张爱萍对时任总参谋长迟浩田说:“清朝的八旗军原来英勇善战、所向无敌,但后来无论是面对英法联军,还是在甲午之战中面对日军,或是面对八国联军,他们都打了败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八旗军入关之后,不少将领参与经商,贪图享受,军队不练骑射,不务正业。民国时期的新旧军阀,也大多参与经商,每临战事,首先考虑的是保护一己私利,打败仗也就成为必然”。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内外多家权威机构预测,我国GDP将于2030年左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样,既是大喜,也有大忧。迄今为止,在国家经济总量雄踞全球首位后成为首屈一指的一流军队是何时?屈辱是在昨日,犹在眼前;隐患就在今天,强军迫在眉切。

更应当看到,对我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越是发展壮大,遇到的阻碍和压力可能会越大,面临的风险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由大国向强国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事实与挑战。是迎难而上,还是止步不前或者退却?特别是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包括钓鱼岛、南海诸岛在内的海洋主权之争逐渐凸显,国家安全面临的各种风险增大。在这样的情势下,以实现强军目标有效应对大国崛起的阻遏效应,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和严峻挑战,是实现强国梦的必然选择。如果强军步伐跟不上强国步伐,就有可能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以强军梦圆支撑强国梦圆,是当代中国军队肩负的时代重任。在此情况下实现强军梦、强军目标,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我们还需要爬很高的山,过很深的沟。为此,我们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军队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全方位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海上、空中、地面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健全完善选拔能打仗、敢打仗、打胜仗的选人用人机制等。上述这一切,最关键的是人的问题,前面说到民不强、军何以强?我们跟世界最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是脑袋的差距。所以,要把理工医文等各方面最优秀的人才招进军队。我们现在许多人,缺乏建设强大军队、一流军队的观念、视野、胸襟和追求,缺乏坚不可摧的能力素质,缺乏强烈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因此,在目前,要全方位地坚持用强军目标凝聚军心,强壮民心,统一官兵思想和意志,集聚实现强军目标的智慧和力量。打破思想禁锢,打开战略视野,提升思维起点,反思二十世纪的历史教训,清醒认识和把握我军建设的历史责任,确立起军队建设的高目标高追求;自觉地牢固地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强化当兵、带兵、练兵就是为了打仗、为了打胜仗的思想,革除“和平积习”,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克难攻坚,紧紧抓住难得的机遇,下大力破解一切矛盾和难题,扎扎实实抓好强军的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坚定不移地把军队的各项建设和改革推向前进,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立起一只百战百胜的强国军队。

“安全梦”奠实“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一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十分紧要。各地区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强大合力。

没有安全的国家是什么样子?过去的柬埔寨、伊拉克?现在的乌克兰、克里米亚?历史上的宋末、清末?这些例子都强有力证明:没有安全的国家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人民无法安居乐业,最后王朝覆灭;没有安全的国家任人欺辱、人民抬不起头。国家安全都无复存在,当然妄谈什么中国梦。

什么是国家安全?简单地说关涉国家主权安全、国家基本制度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国内社会秩序与稳定的议题、事件就是国家安全问题。国家安全梦是中国梦的基石,富民强国的重中之重。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实现中国梦,国家必须首先实现安全梦。为此,就特别需要一个协调统筹各项涉及国家安全事务的强有力的中枢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逢其时应运而生,统筹外交、国防、公安等众多系统,在国家的最高层面上确定国家安全战略、决定国家安全重大事务,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党政军民力量,防控和应对影响国家安全的传统威胁与非传统威胁。这一举措正当其时,非常必要,将为中国梦的如期实现提供坚强保障。  

面对国际国内全新、多变、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处在大国崛起关键阶段和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更加统一、协调、快速、高效的领导体制和高瞻远瞩的国家安全战略。我们认为由国家安全委员会来统筹协调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种情境、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两个大局,维护好国家安全利益。可以在更高的组织机构平台上更综合性地考虑、协调和应对新时期国家安全问题。就能有效地稳定社会,抵御外来渗透与侵略,确保国家安全。因此,国家安全梦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需要。

建国65年来,我国已成为拥有广泛陆、海、空、天、电各领域战略利益的大国,但风险也随之增大。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外交、国际政治、军事竞争、战争危险等传统安全威胁形势复杂多变。因此,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军事安全挑战也就会发生在哪里,国家安全保障就应发展到哪里,军事力量就应该延伸到哪里。

环顾内外,我们真的是困坐围城,安全问题潜伏多多:债务泡沫、经济泡沫可能要破坏性地毁坏我们现有的成果;贪污腐败犹如野火燎原,老虎苍蝇层出不尽,越打越多;新疆地缘形势日益凶险,恐怖主义之手已经伸进了核心地带,昆明暴恐事件就是明证;东海南海战云密布,几个小国时刻都想霸占我们的海岛,领海主权岌岌可危,美国扬言不惜动用武力和日本一起挑衅钓鱼岛;朝鲜半岛险象环生,乌克兰爆发街头革命,一个东欧大国硬生生地被分裂了,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吞并......。所以,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一个人要有危机意识,一个国家要有危机意识。决不能只图个人的好日子,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全国上下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防患于未然,乾坤便会固若金汤。

广义的“国家安全”在范围上存在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在内容上既包括上述的外交、国防等传统安全领域,也涵盖生存环境、生态环境、网络安全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突飞猛进,经济危机、金融风暴、自然灾害、恐怖主义破坏、网络安全攻击、意识形态争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趋严重。所以,除了传统安全问题,还必须重视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

维护生态环境的压力和挑战与日俱增。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生态环境、生存环境问题正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大议题,比如毒大米事件、毒牛奶事件、自来水污染事件、海洋溢油事件等。这些问题应当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当机立断解决。

国家安危,人人有责。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是实现国家安全梦重要的一环。生态环境、生存环境不好,怎么维稳?所以要从制度、机制、政策等方面积极推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加大对贪腐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那些不作为政府官员的惩治力度,加大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力度,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完善和落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体制机制,预防和减少利益冲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互联网使世界成了地球村,而我国网络空间存在巨大安全风险,是目前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大体来讲,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风险:一是有人通过网络的快捷方便隐蔽,出卖泄露国家重要机密情报;二是网络运行所需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的漏洞以及运行中的信息安全风险;三是网上信息内容安全风险,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商业、金融等方面信息泄露、恶意利用等;四是网络硬件设施以及黑客攻击所带来的网络系统运行安全风险。为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主战场之一。为此,国家需要构建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依赖他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确保硬件设施和系统软件的安全;要培养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切实做到国防、国安、金融、行政等网络系统独立、安全运行;要加强网上信息内容的研究和监控,研究网络舆情对社会思想意识、核心价值体系、传统文化道德的影响,为确保互联网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安全做好充分准备。

方向明,路子正,人心齐,泰山移。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为主席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正确领导下,五十六民族儿女精诚团结,尽早筑牢实现“中国梦”的安全屏障。展望未来的中国,国家安全强盛、民族振兴发达、人民富裕幸福!

——向胤道(达州市科技局省市科普作家协会)2013.10——2017.5

向胤道(向一)研究员,省作协会员、省科普作协常务理事,供职于达州市科学技术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获21世纪前十年“四川省优秀科普作家奖”、胡锦涛总书记题词的“中国百名行业创新人物金像奖”。现任宋庄国际书画院荣誉院长、国际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组织主席团主席、中华诗文书画名家联盟总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学学会常务理事、戛云亭诗社副社长等;系中国国学院大学、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和国务院直属中国国际行业研究会高级研究员。曾入选《中国优秀诗人》《中国十大优秀辞赋家》《网络时代十大知名诗人》等,获2013《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国学文化艺术最高成就金奖》等。(文/向胤道)

文章来源:新华卫视 责任编辑:唐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华卫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新华卫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10-59447868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公布 | 联系我们
新华卫视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