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学生在特殊党费援建的新校园快乐学习和生活
什邡市隐峰学校开展空竹队训练
中江县石垭子小学学生泥塑活动
世界新闻网讯:德阳市将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落实职责,加快进程,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农村教育活力不断激发。
优化办学条件,城乡教育更均衡
各县(市、区)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设置和办好村小学或教学点,形成有乡(镇)中心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村小学、教学点的合理学校布局结构。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将闲置校园校舍合理调配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或举办幼儿园。
同时,优化办学条件,2020年市中心城区启动新建公办小学3所、中学3所,将新增公办小学学位5760个、中学学位4350个。
另外,各县(市、区)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并建立起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2019年,全市补充730余人到乡镇学校,占补充教师总数的67.5%,音体美、英语等乡镇紧缺学科教师得到有力补充。
强化关爱帮扶,城乡教育更公平
建立健全控辍保学机制,落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学校和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控辍保学责任,落实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报告制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按照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农村学校50%、城市学校20%的资助比例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并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寄宿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做到 “应助尽助”“应补尽补”。
推进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通过特教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建设资源教室,落实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残疾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市各类适龄残疾儿童共有2612人就读,“三残”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2020年有21名残疾学生进入什邡特校职业高中部就读,有4名残疾儿童进入什邡学前班就读。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德阳市特殊教学学校举办学前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
深化综合改革,城乡教育更高质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课程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构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江县聚焦“三个一”(围绕一个目标—绿色升学率,营造一个氛围—比赶超的竞争氛围,做好一个设计—县域内课改顶层设计),全面推动县域内教育教学改革。
深化教师“县管校用”改革。从管理平台、编制、岗位设置、“县管校用”教师选聘、激励机制等方面着力,推进教师资源在城乡学校之间科学配置。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按照县域内教师不低于10%、骨干教师不低于20%目标开展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交流的教师已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应交流的专任教师总数的10.46%,交流的校长已占应交流总数的28.04%。
深化校际协同改革。大力推进校际协同共建工作,开展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旌阳区构建“联盟群”,以线贯穿,多样态打造“1+1”教育集群。广汉市建立领办支持型协同办学、指导合作型协同办学、引进合作型协同办学三大协同体系。什邡市采取“优质学校+潜力学校”的“1+X”组建方式,组建四个校际协同发展联盟。绵竹市建成城乡教育联盟(1+4)和政府牵头成立的两大连锁学校,创立“名校长工作坊”和“名师驻校工作室”。中江县推进城乡学校“1+1”“1+N”结对共建提升计划,成立45所结对帮扶学校。罗江区组建“五联盟一集群”。落实《德阳市教育局帮扶中江县南片区教育质量提升实施方案》,集中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对中江南片区的31所薄弱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通过送教送培,有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编辑:陈荞 图由德阳市教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