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四川
投稿

【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德阳智造的“变”与“新”

2020-11-04 23:28:28 来源:新华卫视 作者: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735806c73c47cbbf850fca250eee4bbf.jpg

东汽百万千瓦核电转子正在加工 

新华卫视网讯: 德阳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586亿元,年均增长11.3%,规模占全省25.6%。市场主体数量逆势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77户、居全省第2,高新技术企业预计新增25%以上。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额占全省90%,126项重大技术装备获国省首台(套)认定。国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国之重器研制投用。

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触底回升,税电指数等先行指标持续向好,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全面提升了制造业强市的竞争力。

从发展质效看,1-10月工业用电量增长5%,工业用气增长10.5%,工业税收增长9.6%、比全省增速快8.7个百分点,150户重点企业产值增长11.1%,德阳成功入选国家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市。

从项目落地看,企业开办全流程实现“零成本、小时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类缩短至80个工作日内。全市“最多跑一次”率平均97.4%,网办率达100%。

从城市竞争力看,德阳位列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榜单第102位,可持续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均居全省第2位。城市信用监测排名连续8个月上升,名列全国第30位、全省第2位。

一个个数字变化的背后,体现的是德阳智造的创新与嬗变。

先进制造业正成为德阳兴市之器、强市之基,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的名片更加靓丽。

以“合”聚势 变局之中谋新局

10月29日,东方风电传出喜讯,接连中标三峡新能源多个风电项目85台风电机组。10月14日,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现场,东方风电一口气发布3款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

在新冠疫情、宏观经济下行双重冲击背景下,东方风电1-10月工业总产值增长213.3 %。同样的好形势,还在特变电工、东方自控等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体现,两家企业工业总产值1-10月分别增长35%、91%,且在未来一个时期订单充沛。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7月30日,市委召开八届十二次全会,科学回答德阳“怎么看”“怎么干”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坚持方向引领,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坚持筑牢根基,强化党的建设和法治两大保障;坚持动能转换,突出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三大动力,构建德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系统;坚持系统谋划,实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全面改革开放创新、美丽德阳建设、幸福德阳建设、清廉德阳建设六大工程,努力构建支撑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板块,加快建设制造强市。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深入推进成德同城化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按照“1+3+1+N”模式,配套制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意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方案、存量中找增量方案、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方案等一揽子政策。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着力推进“三地两区”建设。突出高端引领,大力实施强链育群、培优育强、筑巢引凤、要素增能“四大行动”,切实增强创新力、竞争力、引领力。全面编制“三图一表”。推行一个产业、一个行业协会、一套政策、一支基金、一个功能区、一套班子“六个一”产业发展机制,切实推动装备制造、通用航空、医药食品、先进材料、数字经济“五大产业”集群发展。

当前德阳正处于战略机遇的落地期、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蓄势突破的窗口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德阳将放大优势、提升能级,集聚资源、借势发展,在更高平台更大范围借势能、借资源、借渠道、借平台、借人才,重塑德阳竞争优势,树奋斗之志、展奋进之姿、扬奋发之为,重整行装再出发,砥砺奋进向前行。

以“改”促转  迈入转型新赛道

处于工业化中期开始向后期迈进的阶段,传统产业转型步伐缓慢,新兴产业培育不足,这是老工业城市普遍面临的窘境。

如何让老树开新花?德阳给出答案:走出困境,关键在“改”字。“改”就是着力自主创新,着力技术进步,挺起国之重器铁脊梁。

今年9月,国内首台自主研发F级50兆瓦重型燃机性能试验在东方汽轮机进行。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试验开始以来,近50人的专家技术团队密切注视着近3000个测量参数,原型机点火试验成功,年底前试验电站将开工建设。

同样火热的场景,出现在绵竹剑南春3万吨原酒扩能项目现场。新建的曲酒车间、陶坛酒库、室内酒库等正陆续成形,将每年为企业新增原酒生产能力3万吨,增加曲酒储藏能力10万吨。“相当于‘再造一个剑南春’。”剑南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蔡发富说。

德阳,正以技术变革、自主创新推动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加快迈入产业转型新赛道。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德阳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了一批高端产品,做强了一批重点企业。全球首台白鹤滩百万机组精品转轮、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国内首台10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研制投用。

大力推动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国机重装、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东方风电、英杰电气等15家企业向集成服务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成功转型……

市委、市政府还有另一本“账”:6000余家中小企业才是全市制造业的生力军,也是以“改”促转的主战场。今年以来,德阳把推动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作为提升产业发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鼓励企业推进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产品换“代”。

与此同时,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实施领军人才、英才计划、柔性引才等人才招引培育工程,聚集一批高端人才,为企业发展“聚智”。

家有“英雄”,方能捷报频传。目前德阳已建成西门子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70个,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90项、新增专利1120项。今年6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玄武岩连续纤维万吨级池窑生产线”正式点火,为德阳工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智”增效 激发创新新活力

10月28日,位于凯州新城的四川亚度家具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开料、排钻、封边、包装,操作台电脑精准提示、有条不紊。公司行政人力资源总监王显敏介绍,亚度全面数字化改造后,生产效率提高100%,年产值实现翻倍。

尝到甜头后,亚度还注册成立一家新公司,自主研发工业互联网数字平台,开始向其他企业提供全套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不止是亚度。全市中小企业正加速智能化改造,打造“数字化雁阵”。

顺应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大趋势,德阳坚持“大小两端”协同发力,不仅加快中小企业智能改造,而且强力推进龙头骨干企业数字赋能,推动“德阳制造”向“德阳智造”转变。

今年3月,东方电机“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通过工信部专家组验收。据测算,每年可为企业带来约1.5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重塑了资源组织架构,将原先13个生产班组优化到7个。” 东方电机相关负责人说,数字化车间建设让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跨越了一大步。

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值模拟、数控装备等新兴数字技术集成应用,东方电气、宏华石油、国机重装等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示范项目”,成为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于一体的标杆企业,着力打造“中国的GE”。

以“智”增效,数字赋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德阳正投资300亿元实施工业“互联网+”5年改造计划,加快建设集工业管理云平台、智造云平台等为一体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积极推广“互联网+装备制造”“C2M智能制造”等智能改造。目前,建成“德阳装备制造工业云”网站平台,已入驻企业4875家,累计提供技术应用、公共服务、供需对接、研发设计等共享资源9000多个,促成科技成果转化近200项。全市已建成智能工厂、数字车间31个、居全省第3。

以“引”破局  培育发展新动能

近期,位于天府生态智谷核心区的“凤翥湖数字小镇”十分热闹。“我每天都要接到几十个投资咨询电话。”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超说。58(德阳)数字经济科创中心、南威(德阳)科技园、时代飞扬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在这里。

优越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正在加速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让生态智谷成为企业家眼里的一块“香馍馍”。中国电子、华为、优刻得等一批工业互联网行业头部企业先后入驻数字小镇。他们的入驻,为德阳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建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工业互联网建设示范城市增添新动能。

今年以来,我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围绕“五大产业”,立足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招商,引进一汽解放商用车、深圳合利诚西部智能汽车电子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产业生态圈持续优化。目前新签约项目协议投资金额达815亿元。

聚焦构建“开放、协同、合作”的发展生态,德阳以深入推进成德同城化为契机,全面融入成都、对标成都、学习成都,把产业功能区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主战场、主阵地,打造先进制造业生态圈。通过优化布局,推动园区创新化发展,目前已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2个,贵州航宇、东方雨虹、特斯联等行业领军企业19个,新引进制造业项目占产业项目比重达58.4%,装备制造企业超过1500户。

产业区域协作,离不开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今年以来,我市制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无差别全科受理、最多跑一次改革,审批效率提升42.1%,投资项目开工最短仅31天,京东从签约到交税仅用61天,百事食品四川生产基地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74个工作日。

深入开展入企“大走访”,成立专班走访企业1200多户,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最烦”“最痛”“最盼”的问题,营造了尊商、亲商、敬商的良好氛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审慎包容监管服务、“以时定效”政务服务,完善了“土地池”“资金池”“新蓝领人才基地”等要素保障,让“重装之都”更加闪亮。(陈荞)

文章来源:新华卫视 责任编辑:张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华卫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新华卫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10-59447868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公布 | 联系我们
新华卫视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