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华公益 > 公益行动
投稿

吴秀芝:银针承命恩德如海

2017-02-09 13:23:09 来源:光明网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中央文史馆馆员、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批国医大师程莘农,有一个助理秘书,就是他的入室弟子吴秀芝。

  这位吴秀芝,是《吴氏融一针法》的创始人。她编著的《吴氏融一针法》,融汇我国中医理论精华学说,结合自己行医的实践经验集成,成为我国当代中医效验学术经典。吴秀芝大夫善用“和中法”,强调正气为本、扶正以驱邪的治疗观,提出“扶正和为”的精辟见解,并独创中药秘制药丸,在临床中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吴秀芝:银针承命恩德如海

吴秀芝:银针承命恩德如海

吴秀芝:银针承命恩德如海

  她曾在《世界中医药杂志》发表《新健康理论的历史预见》、《顺应时代的健康新理念》多篇论文。她目前就任国务院某中医研究院院长。

  吴秀芝为人至诚,医德医风高尚,在长期的医疗实践、理论学习和拜师学艺过程中,吴秀芝大夫总结出中医按摩、松筋舒络、针灸理疗与西医相结合,充分调理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运动和内分泌七大系统,攻克了很多疑难杂症,对颈、肩、腰、腿、足等部位的疼痛或麻木有独到的疗效;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心肝脾胃肾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对各种皮肤病、面部各种色斑,中医美容深有研究,并研制出独特的秘方,内调外治,疗效显著。患者交口称赞,感恩戴德。接受过吴秀芝大夫治疗的患者都将她称之为健康守护神。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好评和爱戴。

  吴秀芝大学毕业那年青春靓丽,刚刚踏上社会,正在追寻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一次团拜会议上,遇到了当时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的程莘农,当时程莘农所从事中医针灸也在寻找能够担当其重任的人选。程莘农看到吴秀芝时,似乎发现了一位医学专家的好苗子。于是程莘农常常四处讲学时,就邀请吴秀芝来听他的课程。经过再三考虑,吴秀芝决定听听程莘农的课程,当看到程莘农救死扶伤,为社会默默的奉献精神,吴秀芝更深刻认识到做一名白衣天使的神圣和价值。一来二去吴秀芝对针灸产生浓厚的兴趣,她便跟随程莘农一心扑在了中医事业上,昼夜苦读,勤奋钻研,虚心求教。中医使她忘记了生活的全部,认为唯有业精于勤才是她唯一追求。为了探寻针灸的真谛,她常常在自己身上体验,各种疼痛她从不不叫一声苦,更没有流过一次泪。因为她知道要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针灸疗法,一定要吃得人中苦,受的人中罪方可提高自己的针灸疗法,独树一帜。就这样经过无数次的反复亲身体验,反复论证,实验,她的针法入针神妙,行针隽幽,使人若神若仙,可谓针到病除。

  有一年,国家某名牌大学原校长中风瘫痪在床,程莘农使用“三才针法”针灸三次,仍然没有见到疗效。后来程莘农委派吴秀芝出诊,经过两次针灸,第二天消息传来,开始可把吴秀芝吓得不轻,当得知是好消息时吴秀芝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原来前一天半夜校长突然能从轮椅上站了起来。校长激动的拿起电话告诉给所有的亲戚朋友,儿子在美国马上就飞了回来。对于吴秀芝如此高超的针灸医术,这位校长感到非常不可思议,决定让该大学研究吴秀芝的针灸。考虑到多方面的原因吴秀芝最终没有答应,认为还是谦虚低调些好。就这样吴秀芝依然默默的潜心研究自己的针法,勇攀医学高峰。

  当看到学生吴秀芝如此刻苦钻研,上进好学,程莘农看在眼里高兴在心,他为自己能教育出如此优秀的弟子感到荣耀和自豪。有一年,中央文史馆馆员需要配备助理,程莘农坚决地把吴秀芝留在自己身边做为助理使用。每次开会前吴秀芝总会把讲话稿一字不错的写好,然后把会议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心布置的百密而无一疏漏。后来程莘农逐步成为中央文史馆馆员、首批工程院院士、首批国医大师,这些功劳的取得,当然离不开吴秀芝的鞍前马后,细致入微的付出。吴秀芝也为此牺牲了两次升迁的机会。但她自己毫无怨言。可以说,吴秀芝牺牲的太多太多了。她默默的压在心底,从没有对任何人诉过一声苦。

  程莘农,这位享誉国际的工程院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家首批国医大师,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过突出的贡献。老人膝下两儿一女,为照顾好后代,为了无后顾之忧。老人拥有三套房产一套给大儿子居住,另一套给女儿居住,程莘农自己居住不足50平方米的一套。2001年9月11日妻子许芸卿撒手西去,撇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独居寒舍。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膝下子女都在外奔波忙于生计,可他们对待年已花甲的老父亲却疏于关怀和问候。后来经调查,我们才了解到程家子女刻薄吝啬,兄妹之间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孝心,为了各自利益,多次找老人制造矛盾,寻找借口,搬弄是非。程莘农多次骂他们没一个好东西。所以,老人的晚年倍感孤独可伶。因为程莘农从来不允许家人干涉他的工作,家人很少来往,他因此独居一所。而他的家人则见利益就冲上来,见困难就躲避去。老人每次出去开会办公都是吴秀芝照顾着打出租车。老人一生没有专车,说是帮助他就是帮助国家,本来应该付钱给吴秀芝的,但是他自己穷光蛋一个(他不愿出去挣钱)。在万分需要有人照顾老人的时候,2004年,一直兢兢业业,勤奋好学,善解人意,勇于进取的入室弟子吴秀芝女士,看到老人无人照顾,平日里饮食起居十分困难,看在眼里吴秀芝十分不忍,之后便承担了照顾老人的重担,一边跟老人学习医学,一边料理老人的所有事宜,并且跑前忙后处理老人的一切工作和各方应酬。后来程莘农躺倒在病榻,吴秀芝女士为老人端屎端尿。在吴秀芝十多年的悉心照料和关怀下,老人有病无罪受,还能带病工作,享有了幸福而愉快的晚年。大家都看到程莘农健康幸福快乐的活着。吴秀芝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与失,更没有考虑到社会的任何反响。只有默默付出再付出。然而又有谁知道吴秀芝付出多少艰辛和磨难。

  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年事已高,老人难免出现各种病症。那年,86岁的程莘农去北京世纪坛开会刚走入会场,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而呼叫的救护车迟迟未到。这可急坏了在他身旁的吴秀芝,慌乱中,她终于从一位老人的手中找到一盒硝酸甘油,利用自己研究的医学绝活,大胆用药,经过四十分钟的抢救,程莘农才逐渐苏醒。当问他有什么感觉,他却幽默的说自己到阎王哪里走了一圈,又回来了。劝他住院他坚决不去,他相信自己的学生,非要接受吴秀芝的治疗,就这样吴秀芝把他送回家里,让他躺在床上静养,一直陪伴老人一天一夜。看到老人生命体征逐步恢复,吴秀芝才松了一口气。从此吴秀芝生怕老人有个三灾八难,便搬到老人家中照顾老人饮食起居。老人的衣食冷暖,一日三餐事无巨细,吴秀芝都照顾的周周到到。老人第二次心梗发生在东直门医院,突然出现心梗,吴秀芝马上通知到程莘农的每个子女,让人意想不到是,居然没有一个子女来到他的跟前。老人三伏天捂着大棉被,大棉衣,开着电暖气,全身膀肿,鼻脸乌青,经过吴秀芝的抢救,老人再次恢复过来。在后来的日子里,程莘农又患上口腔牙肿瘤,经过长达一年治疗,终于恢复如初。程莘农患有肝囊肿,花费了很大的代价和精力。一次程莘农吐血不止,吴秀芝想尽千方百计将他治疗过来。

  程莘农有了被吴秀芝先后四次从死神手中挽救回的性命,才高质量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院士用人标准很高,也很严谨,尤其要经过各种考验,综合素质要求都很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来到跟前的。老人怀恩心间,每次见到亲朋好友就感动的说“没有吴秀芝的照顾就没有他的今天”。因为耽搁了吴秀芝的前程,令他觉得这一生欠吴秀芝的很多,唯独吴秀芝却没有利用他的名声受益,“我这一生不愿欠别人的,唯独欠吴秀芝的太多”,这也是万般无奈,因人老了,没有力量回报吴秀芝,每次提起都激动的流泪。

  2011年,程莘农老先生自知时日不多,把子女的后顾之忧安排妥当后,经过再三考虑,对吴秀芝女士有所回报,饱含深情的写下一份如山遗嘱,决定把现有房屋留给吴秀芝女士,作为一位长者对后生精神寄托和物质回报,希望吴秀芝女士继续发扬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的医德医风。程莘农先生在遗嘱中是这样写的:“程莘农亲笔留言记录我的住房在中研院一号楼三单元307号其产权均归我个人掌握,现在由本人居住,吴秀芝可以同住此处,如我去世后该房屋产权和房屋内物件及吴秀芝本人物件全由吴秀芝本人处理,我的儿子及儿媳女儿女婿均无权处理,特此留言。负法律责任。程莘农二0一一年十月冬日。”

  老人逢人便说我搞一辈子中医针灸,从来我有病不在自己身上针灸和用中药,都是吴秀芝悉心照料和治疗护理才得到健康的保障。吴秀芝为了老人能在有生之年,多为国家做贡献,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奉献着自己宝贵的年华。他们之间的师生之谊,何等高尚,何等纯洁。他们的付出,尽管是中医磅礴大海里的一滴水,或许微不足道,但是,这是闪光的一滴水,它灿烂在时代的波涛,灿烂在我们的身边。为他们欣赞!(保延)

文章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华卫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新华卫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10-59447868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公布 | 联系我们
新华卫视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