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4月9日电 题:“出生”两年,缘何近乎“零差评”?——探究武汉马拉松火爆现象的背后
2.2万个参赛名额,却吸引12万多人报名,中签率不足两成;办赛两届,却在国内300多场马拉松中“脱颖而出”,各界评价近乎“零差评”;首届赛事,给城市带来1.6亿元直接经济效益。“出生”才两年的武汉马拉松,为何如此火爆?
城市核心区办赛,铺就“美丽赛道”
赛道是马拉松的核心,而沿途掠过的风景,赋予跑友们坚持奔跑的动力。相对于一些城市马拉松将赛道设在郊区,甚至在公路上,武汉马拉松(简称“汉马”)从诞生起,就将赛道设在武汉二环以内的老城区。
从汉口老租界区的江滩集结起跑,穿过百年老街中山大道,再从江汉桥上跨过汉江,奔跑在历经60年风霜的武汉长江大桥,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越来越近,途经辛亥博物馆,越过沙湖大桥,进入全国最大城中湖东湖,形成“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赛道,将武汉城市的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精华,全部囊括其中。汉马赛道,由此被众多跑友誉为“美丽赛道”。
从福建到武汉参赛的32岁选手邹强说:“从赛道设置来看,武汉办赛非常用心。全程跑下来,感觉就像浓缩精华的武汉一日游或者从古到今的穿越。”
“我非常喜欢中国的长江,在长江边和长江大桥上跑马拉松,是一次奇妙的经历。”曾参加首届武汉马拉松的埃塞俄比亚选手雷加萨说。
赛道选择人口密集、交通汇聚的核心城区,直接考验城市管理水平。马拉松赛事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对市民交通出行的影响较大。武汉市体育局局长王沈顺说,举办马拉松的目的不仅是要打造城市名片,更要成为惠及民生的盛会,如果严重影响市民出行,汉马就违背了办赛初衷。
为此,武汉交管部门对相关路段的交通采取分时分段管控,一旦选手通过则快速恢复交通。同时,地铁对参赛选手和志愿者免费,减少参赛车辆拥堵。公安机关走进社区张贴交通管控布告,对赛道周边违章车辆人性化处理。全市40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将办赛对城市的影响降到最低。
赛道设在城市核心区,也方便市民观赛。武汉汉马体育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包波说,据统计首届汉马赛道沿途共聚集有35万名观众,“沿途市民自发为选手加油鼓劲,充分彰显这座城市的人文特点。”
站在巨人肩上办赛,多找市场少找市长
马拉松赛事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知名马拉松赛事都是在逐年总结改进甚至是汲取教训基础上,才开始成熟运营的。汉马选择与北京马拉松(简称“北马”)结盟,双方共同出资成立企业,组建运营团队。这种结盟方式,也让汉马从办赛之初就“站在巨人肩上”。
“汉马最初筹备时,也想过由政府体育部门或下属体育投资公司直接运营。但政府办赛往往存在‘等靠要’的通病,因此最终决定通过政府体育投资平台入股方式,走市场化运营,遇到问题更多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武汉市政府系统一位相关官员坦言。
2015年9月,汉马与北马正式结盟,成立武汉汉马体育管理公司。武汉市体育发展投资公司占股55%。武汉市体育局副局长颜蟠说,现在马拉松赛事结盟有很多种类,包括赛事咨询、承包运营等方式,但要达到深度合作,就必须采取资本合作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双方的主动性。
北马是国内历史悠久、连续举办时间较长的马拉松赛事。与有30多年历史的北马结盟,实现“1+1大于2”的效应。其中最明显的是人力资源和商务资源的互通,做到资源最大化。
武汉体发投董事长朱建斌说,北马是下半年举办,侧重于全程马拉松;而汉马是上半年开跑,全程、半程、迷你马拉松三项兼备,双方各有侧重。北马团队在商务资源开发上,给予汉马很大支持。双方团队人员完全打通使用,上半年集中办汉马,下半年集中办北马,不仅提高运营效率,也使只有24个人的汉马团队迅速成长。
北马团队带来的很多运营经验,以及在北马无法实现的创意,都直接运用在汉马赛事中。“北马之前就想过在赛道上设立音乐加油站,为选手加油鼓劲,但没能实现。这个创意直接移植到首届汉马,加入20个音乐加油站,受到跑友一致好评。”包波说。
物资能量补给“管够”,贴心服务成“加分项”
比赛期间,选手不管何时到达补给站,都能拿到饮用水、饮料、香蕉等补给;参赛包与完赛包中,不仅有水、毛巾、T恤、奖牌,还包括鸭脖等武汉特色小吃,如此充沛的物资供给也是汉马好评如潮的重要原因。针对今年赛事遭遇降雨降温,赛事组委会启动应对预案,给参赛选手提供雨衣、热姜汤,增设赛后更衣帐篷,并设置带暖风的空调、提供吹风机等,供选手烘干衣物。
“汉马两万名参赛选手,但物资配备是按3万人标准配备的。”包波说,资金配备与物资保障是影响马拉松赛事运营水平的基础因素,开支资金稍微省一点,就肯定有环节要出纰漏,“所以我们的计划中,办赛三年内不考虑公司盈利问题。”
志愿服务水平高低,是马拉松的“软实力”体现。武汉高校数量多,在校大学生数量超过百万人。汉马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服务资源优势,加上专业培训,使志愿者将饮用水拧开瓶盖递给跑友,全程保持微笑并为选手呐喊加油,终点处蹲下为选手解开跑鞋上芯片。这些贴心服务成为众多汉马参赛者心中的“加分项”。
汉马的成功举办,也为武汉带来丰厚馈赠。由武汉体育学院团队对去年首届武汉马拉松赛事经济效益测算显示,首届汉马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包括交通、餐饮、娱乐、购物、旅游、住宿等在内,总计达1.6亿元。外地选手和观众对汉马直接经济贡献占比达到89%。
颜蟠介绍,汉马也为今后政府筹办赛事提供了一个标准:安保、赛道等基础设施、医疗救助等方面,该政府做的必须当仁不让;市场开发、团队组织、赛事运营则应由企业充分发挥积极性。“汉马品牌进一步做大后,就能开办训练营、俱乐部等方式,延伸马拉松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