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华新闻 > 新华人物
投稿

永远跟党走!生根大爱在人间 ——本网专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委员、兰州市政协常委、生根艺术中心创办人丁目迪

2024-12-04 12:17:15 来源:新华卫视 作者: 责任编辑:詹宏升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编者: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良好氛围,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基础。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部《生根》电影,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影片里的主人公——丁目迪,讲好中华各民族儿女团结奋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丁目迪接受央视采访

本网甘肃讯(臧秀娟)讲好党的故事,讲好各民族儿女致力于民族复兴路上团结奋进的故事,有这样一位可爱可敬的老人,他就是《生根》电影故事里的主人公丁目迪。他既是源自生活中真实的丁目迪本人,影片里的主人公,是整个甘南各民族儿女优秀品格的精神象征。自电影《生根》上影演,赢得很大反响,影片以真诚、尊重和感恩为主题,艺术再现了我州汉、藏、回等各族群众和睦相处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现了各族群众团结奋进一家亲的感人故事,是一部反映各民族团结进步、和睦共处的优秀民族题材作品。影片中的主人公爱党爱国爱百姓,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家乡发展的爱心人士,也是千千万万个甘南各族儿女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于2021年11月19日17:48全方位报道了院线电影《生根》的创作拍摄等情况。丁目迪面对央视记者的提问,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影片故事人物的原型丁目迪先生特别强调:起初听说要以我为原型拍这个片子时,我是不赞同的。我没文化,也不懂电影;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我没有上过学,不识字,只是做了自己能做的,该做的事。多少年来党和政府给了我个人太多的荣誉,比如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等等,我知足,感恩。但是得知可以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美丽的甘南草原,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在党的领导下甘南各民族儿女团结互助和谐相处,共同的建设家乡,共同致富奔小康,我大力地赞同,义不容辞的全力支持。电影首映到现在,从许多观众的反映效果来看,这个目的基本上达到了,这也让我感到了电影的魅力。

据了解,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得到了甘南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甘南州为该电影举办了隆重的首映式,州委州政府还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全州各级各单位把组织观看电影《生根》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

图|电影《生根》新闻发布会现场

当时在拍摄现场,“冬天在甘南草原拍摄时,气温已经很低了,但当地群众对拍摄影片的热情却很高涨。记得在拍目迪开车看病重的藏族阿妈时,目迪抱着阿妈,母子在帐篷里面哭,帐篷外面的藏族群众因为从帐篷缝子里看见了剧情,也在外面哭,戏里戏外哭成一片。”在当地人的讲述中更加感受了艺术的魅力,生根大爱在人间。

一部《生根》电影,让我们更加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位全国政协委员丁目迪,既有早年失学、生意落败等苦难历程,今年春节期间,电影《生根》在沙特取景拍摄,丁目迪的童年多灾多难,现在社会这么好,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只有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丁目迪的童年是悲苦的,父亲在他尚未出生时就远走他国,他和哥哥由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养大,直到今天他还是大字不识几个。十多岁时离开家乡,最终流落到甘南玛曲草原,被一名好心的藏族阿妈收养。在藏族阿妈家里,丁目迪和藏族兄弟同住一屋,一起在草原上牧马放歌,才开始度过了一段正常人的日子。此时,丁目迪的经商天赋开始闪现,他借钱从西藏到甘南往返贩卖牛羊,丁目迪从一名普通青年慢慢变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日子也开始逐步好起来。

1986年,鉴于丁目迪在中沙民间交往中做出的独特贡献,有关部门推荐他为甘肃省政协委员。此时,他才年仅26岁。从此,丁目迪感觉身上的责任重大,他从个人创业致富的圈子里跳出来,不辞辛劳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1992年,在丁目迪的积极呼吁和全力奔走下,临潭县回民中学创立。之后不久,他又积极协助政府创办了合作藏族中学,以报答父老乡亲们在自己困难时的养育之恩。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临潭县回民中学的名誉校长,他每年都要资助回民中学品学兼优的藏、汉、回族学生各十名,他的博大胸怀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图|2024年9月2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甘肃的指示精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委员、兰州市政协常委、生根艺术中心创办人丁目迪在甘南州玛曲县欧拉镇欧强村开展“庆国庆 感党恩 进帐房 走学校”活动。

翻看过去多年获得的县、州、省各级“捐资助学先进个人”“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优秀奖”“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以及两所中小学名誉校长等一系列荣誉,丁目迪无比欣慰。

多年来,丁目迪不辞辛劳,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积极为地方环境保护、旅游发展及各项社会事业争取项目、资金,力求为养育他的家乡尽心尽力。

1988年,他多方奔走,到北京争取到200万元资金,挖掘两口机井,开启了临潭县城的饮水工程。2000年,由丁目迪牵头联络,投资9981万元的临潭县历史上最大的水电站兴建运营,一举解决了全县的用电难题,也使临潭县的财政收入翻了一番。再后来丁目迪积极奔走游说争取立项冶力关旅游项目,打造了甘南州第一个4A级风景区。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丁目迪带头捐款,并配合兰州伊斯兰教协会募得善款110多万元;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他又带头捐款,并不畏艰险深入灾区一线参与抢险救灾,充分体现了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2012年2月,甘肃省展开全省40万干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扶贫”行动,吹响了举全省之力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的号角。省政协积极助力“一号工程”,向全省万余名政协委员发出了“委员助推‘’扶贫”的号召。

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兼省政协委员,丁目迪积极投身“扶贫”行动,为帮扶村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而不辞辛劳、四处奔波。在他帮扶的三户贫困户中,有两户汉民一户回民,丁目迪对大家一视同仁,倾心倾力帮助他们改善住房,发展产业,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赖,更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他的“扶贫”工作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鼓励。

“你们真想了解我的全部,就应该到我乞讨时曾经住过的桥洞看看。”2015年6月,甘肃省电视台等几家媒体相约去采访丁目迪的扶贫故事时,他提议说。记者们决定重走当年丁目迪的乞讨之路,全面了解“不识字委员”的心路历程。这一走不要紧,丁目迪特殊身世、幼年失学、跌宕起伏的生意、捐资助学、助力家乡发展、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作出贡献等故事都被挖掘了出来,让采访记者们深受教育和感动。回到兰州后,原本计划几分钟的采访变成了20多分钟的个人专题,有人写电影剧本,还有人联系电影导演……很快,以丁目迪传奇人生为故事蓝本的院线电影《生根》剧本出炉,并召开了研讨会。大家达成共识,应以丁目迪的事迹为线索,打造一部含有丰富民族特色、处处充满正能量主旋律的电影作品。日前,该电影已经完成了冬季拍摄和国外部分拍摄工作,只等今年甘南草原绿草如茵时,完成夏季部分的拍摄即可杀青。“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与中国的家人长期隔绝。哥哥小时候虽然吃了很多苦,但善良的人们救了他,汉、藏、回等各民族群众对哥哥成长的关心,才使他有了今天的成就。”院线电影《生根》在沙特拍摄时,负责接待的丁目迪的妹妹素德教授激动地说。

图|2024年10月19日,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赵凌云一行走进生根艺术中心,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委员、兰州市政协常委、生根艺术中心创办人丁目迪陪同调研并介绍成立以来做的相关工作。本网近距离采访丁目迪先生

实际生活中,丁目迪为人很低调,不论对谁,他都很实诚,但个人从不乱花一分钱,手里始终拿着一个蓝布的会议文件袋。他不识字,才把所有人都当作老师;他讨过饭,在社会底层生活过,深知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弱者的重要性。他30多年前就出国闯荡,随着近30年国家飞速发展和强大,华侨华人在海外地位的提升,让丁目迪感触最深。从26岁成为省政协委员至今,他用实干取得了非凡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也充分展示出一名政协委员的担当和使命。

图|2024年9月11日,生根艺术中心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送去书画长卷。

现如今,丁目迪作为生根艺术中心发起人致力于勇担社会责任,积极组织社会力量赴甘南州临潭县、玛曲县,兰州西果园镇、临夏州积石山县慰问考察当地产业,并为民族地区和积石山地震灾区群众带去温暖,捐资助学暨书画进校园活动,为城乡社区送去冬暖物资。同时,带领生根艺术中心的团队一起赴北京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师生捐赠资及书画交流。尤其在今年9月10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暨2024中国伊斯兰文化展演活动中送去生根艺术中心团队创作的书画长卷。丁目迪讲,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文化自信,讲好各民族故事,团结各族儿女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省民委的坚强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繁荣文化交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为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文章来源:新华卫视 责任编辑:詹宏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华卫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新华卫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10-59447868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公布 | 联系我们
本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