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卫视讯(通讯员蒋湘军)刘秀珍,女,1970年2月出生,高级教师,邵阳市人大代表、邵阳市数学骨干教师、新宁二中数学教研组长。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连续14年被学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曾多次评为“新宁县优秀教师”“邵阳市德育先进工作者”“邵阳市优秀班主任”“湖南省优秀乡村教师”,多次被评为学校教学能手。
一、修身从严,育人从心
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教学生知识,也要教学生做人。
刘老师常常向学生灌输八个字“坚韧、上进、谨慎、内敛”,她常常鼓励学生要坦然面对挫折:“曾经的苦难也许正孕育着未来的希望,过去的伤痛可能恰是自己应对危机的力量。”她总是激励学生要有道德有理想:“每个人活着,总得有自己奋力前行的目标和感情的支撑点。”她教育学生要重视纪律教育和自身修养:“在物欲横流、浮躁功利的社会现实面前,要擦亮眼睛,禁得住诱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选择和守望。”她还常常告诫学生,要能吃三样东西“吃苦、吃亏、吃气”;要学生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特别对那些有心理疾病的同学,刘老师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案”。班上有一个学生有偷盗陋习,同学们排斥他,他很烦恼,曾一度想退学。高三时转到刘老师班上。刘老师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一方面帮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督促他改正缺点,走出昔日的阴影;另一方面做班上其他同学的工作,特别是那些有影响的学生的工作,让班上同学慢慢地走近他、接纳他。后来,这个学生在给刘老师的毕业留言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感谢您一年来的不离不弃!因为您的关爱,我才从那噩梦般的日子里走了出来;因为您的信任鼓励,我才能抬起头来走路。高三这一年的生活,会永远保存在我的记忆里,让我时刻反思自己,认真做人。”
二、爱岗奉献,爱生乐教
白居易有“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的感叹,刘老师亦一样胸中有大爱。
刘老师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她的大儿子因病终生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二十多年来,作为母亲,她备受艰辛和无奈。但刘老师从未放弃儿子,放弃责任。带儿子治病、教儿子做人、送儿子读书。母亲的爱,把残疾的儿子培养成了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感恩生活的乐观向上的人。
刘老师爱家人,也爱学生,她不仅仅认认真真的经营者她的家庭,疼爱着她的儿子,她也勤勤恳恳的经营她的班级,关爱她的学生。
那一年开学,刘老师接手243班,发现一个同学未到,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孩子的母亲去世了,家里困难而无能力送她读书。刘老师辗转找到那个同学家,见面第一句话:“就当我是你的母亲吧,我要带你回学校!”待这个同学返校后,刘老师又为他争取了助学金,申请了勤工俭学岗位,并且自掏腰包给他交了二千多元学费和生活费,终于圆了这个孩子的求学梦。
2014年5月下旬,学生也进入了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刘老师每天晚上都陪着十几个学生加班复习到11点,她知道学生正在长身体,读书到半夜会感到饥饿,就把自己从乡下买来的鸡蛋煮了,每个学生分发两个。这件事传扬开来,于是,“两个鸡蛋的故事”在二中流传了很久。事实上,端午节给学生包粽子、“三月三”给学生送鸡蛋、中秋节给学生发月饼,已经成了刘老师的习惯。
刘老师办公桌上常常有吃的东西,有老师问她:“哪些是你给学生吃的?哪些是学生给你吃的?”刘老师笑着说:“分不清了,反正我的办公室就是我和学生共同的家园。”
三、身正为师,德高为范
刘老师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浑身充满了人格的魅力,不仅仅是她书教的好,也不仅仅是她对学生充满爱,更是因为她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情操。
刘老师比较瘦弱,学校每每有义务献血这样的活动时,通常不会考虑她,有一次她听说学校有献血指标,就主动找到办公室:“我要去献血!”有人劝她:“算了,你年龄也不小了,工作压力也大,就不要去了,别人能躲就躲啊!”她说:“人活着,不能只是索取,总得为社会做些什么。”结果她一连献了5年的血。
刘老师总是教育学生:“雁过留声,孩子们,你们在二中成长了三年,该为学校做些什么,想要为学校留下些什么?”在她的引导启发和言传身教下,学生们总是积极地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抗灾捐款、无偿献血、清扫马路等等。
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至今还在感叹一件事:高231班在高一高二的时候,时全校有名的“烂班”,政教处、班主任、科任教师对这个班头疼不已。到高三时,学校只好把这个班交给刘老师。一个学期不到,刘老师拨乱反正,把这个班学生管理得服服贴贴。毕业前夕,全班同学自发地开展活动,把学校图书馆的书籍重新整理装订了一次。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优秀的老师,都是师德高尚之人。宋代王质说:“为师者,首要修身。”他认为修身的境界,须得“一叶扁舟深处横,垂柳鸥不惊。”这也是刘秀珍老师的写照。
刘老师扎根在农村,播种知识、播种爱,她淡定从容甘于寂寞,她兢兢业业勇于奉献。她的夙愿是“站三尺讲台,想千秋伟业,教一班学子,拂两袖清风”。也许,物质上她不是很富有,但她的内心很强大,用她自己的话说:“工作着,辛苦着,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