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卫视新媒体中心(编辑 易志远)张雪莲,女,现年44岁,大学本科,中级政工师,系绥宁县低收入家庭认定中心主任。自2013年7月从教育系统调人县民政局工作以来,她执行政策不动摇,勤政廉洁尽初心,发扬“绣花”工作法。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奋斗在民政工作岗位上。
张雪莲同志政治可靠。她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贯彻执行党的民政政策不走样。她立足民政岗位,心系全县困难群众。她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党的民政政策为准绳,9年来利用空闲时间编写民政信息400多条,大力宣传民政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和全县困难群众的拥护,民政局连续4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她也连续两年被评为“宣传报道先进个人”、“十优文秘人员”。局领导发现张雪莲党的政策学习,运用掌握得好,贯彻执行党的政策雷打不动,因此担任局信访专干多年,办理政协,人大议案及各类信访件几百件。她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对疑难案例,她走村入户,爬高山,下溪河,不顾疲劳,串门进户调查走访,取得第一手资料,这样,她接手的提案议案、信访件做到答复率100%,见面率100%,满意率100%,这三个百分之百何等的不易呀!张雪莲付出的劳动得到了回报,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提案议案办理先进个人”。领导评她“执行政策不走样”,群众称她为“困难群众的热心人”。
张雪莲逢人总是说“我是农民的孩子,组织上将我推向为困难群众服务的岗位,我要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她的另一半是个小学教师,一直担任学校的毕业班数学教学。三年前,二胎政策的放开,他们的二宝呱呱落地,小生命的出现并没有影响她为困难群众服务的脚步。“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了,作为鹅公乡佳田村结对帮扶组组长,张雪莲每次走访都要提前做好准备,组织所有队员按时按需走访到位。刚出月子没多久就要入户走访了,局里每个人的任务都很重,又是脱贫的关键年,作为组长,张雪莲深知不能给局里添麻烦,同时也不能让佳田村的结对帮扶工作拉后腿,只能跟另一半一起带着嗷嗷待哺的二宝一起去走访。当张雪莲在贫困户家了解情况,宣传帮扶政策的时候,二宝跟着老爸在村里老百姓屋檐下遮风避雨,因为他爸爸就是一名入党20多年的老党员,他说不能给老百姓添麻烦,不去打扰他们的生活。产假期间张雪莲就这样不落下一次走访。
张雪莲是个工作狂,工作起来,不顾天寒暑热,不管饥饿,不知家里爱人和小孩的冷暖。因领导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产假结束后她就被安排到社会救助股负责。脱贫攻坚最后一次省际交叉检查中,为了迎检,她带领办公室工作人员,每日每夜的整理迎检材料、比对统计低保边缘户,易致贫户,重病户,确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连续十多天加班到凌晨1点以后才回家,每次回家二宝都因为不习惯跟爸爸睡觉,嗷嗷大哭,声调凄凉悲哀,爸爸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法哄他入睡,一直到扎入妈妈的怀抱才呜咽着睡了,但还是不断的发出抽泣的声音,看到此情此景,张雪莲心碎了。然后,有过痛楚的沉思,她搜索枯肠地想,她认为这是人的本能,也是不忘最初的本真,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为贫困群众谋复兴,坚持不忘初心使命。她想了很多,由飘忽不定的思绪,到美好幸福的遐想,“不忘初心”抱着安睡的小孩,大脑中思绪又定格在明天的为困难群众解忧解难的工作中。
张雪莲不仅是个工作狂,而且是一个善于动脑,靠智慧取胜的民政人,她在低收入家庭认定中心这个岗位上,使出“绣花”工作法,像绣花一样抓认定工作。按照张雪莲的话说,认定工作是为社会救助工作提高保障的前提工作,要认真、仔细、谨慎、来不得半点马虎。就像“绣花”一样抓低收入家庭的认定工作。别看她一副娇滴滴的女儿身,在认定中心,在任何急事面前都从不见她惊慌忙乱,前不久一天上午,认定中心来了一位50多岁的男子,手里拿着一纸写了几十个字的报告,走进认定中心,猛地将报告拍到桌子上,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满脸通红,脸露凶相,恶言恶语地说;“今天你们不给我解决低保问题,我就吃住在民政局了,还要把老婆拉到民政局来吃喝。”张雪莲觉得今天碰到了“硬槎”了,她拼命警告自己冷静、冷静、压住火头,她拿起塑料杯子盛了一杯茶,双手递给他,然后顺手拿起他的一纸报告,稍一浏览一下,语气温和地问;
“您老婆得的是什么病?”
“反正疼得很,疼得在床上打滚。”
“那要送去卫生院治疗呀”
“没钱治了,治了几次都治不好,家里都被她治穷了。”
“你有几个小孩?”
“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钱管我们”
问到这来,张雪莲心里有数了,为什么报告上没写两个小孩子和家庭收入情况,村里也没有上报他的申请“低保”资料,可能出现在两个孩子身上,张雪莲见他态度缓和了,仍心平气和地说:“你把报告放到我这里,我们研究一下,请示领导,一定给你一个圆满的答复。”把老人扶出办公室让他先回家。
张雪莲并没有研究,也没有请示领导,第二天就与认定中心同志一起来到这个男子的村里,村干部反映说:他的两个小孩都在沿海城市地区的外资企业打工,收入颇丰,县里帮扶工作队还帮他开了一口鱼塘,他的家庭收入在我们村算中等水平,主要是老婆一病要花钱看病,其实都是一些老年病,看到别的低保户心里不平衡,心里有气就上火大叫大骂。张雪莲经过了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心中有数,她不怕这个男子凶她,仍同中心的同志来到这个男子的家里。男子见到昨天民政局的同志来到了家里,心里有气也发不出,又经张雪莲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心里的气早就消了,反而客气地要留他们在家吃饭,并说理解她们的工作。张雪莲用智慧和像“绣花”一样的工作方法平息了这起闹剧,她那永远沉着的劲儿使认定中心的所有同志都变得镇静起来,整个中心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一位哲人说过:“时刻不忘人民大众的人才是一位高尚的人”。张雪莲将这位哲人的话语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在认定中心工作中,她坚持把爱心交给困难群众,发扬“绣花”精神对待认定工作。前不久,某乡镇姓刘的农民给民政局写来了一封信,他反映自己早年为抢修电路(他是村里的电管员)时发生事故,被电击倒,双手和双脚被烧坏,急送长沙湘雅附一抢救捡回来一条命,但右手被截肢,还切掉6个脚趾,鉴定为二级残疾,失去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老伴身患心脏病、内风湿等多种残疾,经申请批准享受低保待遇。最近,他的低保待遇被取消了,这样,他和老婆两口生活无依靠了,没出路了,请民政局领导救救。张雪莲看了这封信,深入沉思。第二天,她和认定中心的同志来到这个乡镇了解姓刘的情况,乡里同志说:“虽然老两口有病,失去了劳动能力,但是女婿在外打工,购了商品房,可以养他们。”张雪莲了解了一下的他女婿的情况,虽然买了房,但是是唯一住房,而且都靠打零工生活,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自身都难保。张雪莲一行来到村里,入户看了一下姓刘的家里情况,确实很困难,觉得取消其低保确实欠妥,跟乡里同志说做特殊情型备案,保留其低保。姓刘的老两口知情后非常感动,逢人便说:“世上还是好人多,为我老两口解了忧呀!”